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兩研究項目獲「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助逾億元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領導的兩個研究項目,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第九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撥款逾一億四千萬港元研究經費,以支持研究工作。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王昭春教授領導的「分子生物探針醫學工程中心」項目獲撥款逾七千一百萬港元;醫學院助理院長(內地事務)、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秦嶺教授領導的「老齡性骨骼系統退化及再生策略」項目則獲撥款逾七千萬港元。
分子生物探針醫學工程中心
現時,超過六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批藥物以細胞膜蛋白作為靶點。然而,蛋白質組和基因組公用數據庫並未充分展現細胞表面蛋白作為診療靶點的潛力。王昭春教授帶領的研究項目,將系統性地分析細胞表面新型抗原決定體在三種亞洲多發癌症中的作用,包括肝細胞癌、鼻咽癌及肺腺癌。團隊將根據研究成果進一步合成既能運用於分子成像,又能進行精準治療的雙標靶治療診斷探針,並發掘能作為癌細胞特異性抗原的表面蛋白,以此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
王教授組建了一支由資深研究人員組成的多學科團隊,成員在肝細胞癌、鼻咽癌及肺腺癌的驅動突變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團隊近期的測序研究亦表明,靶向腫瘤特異性表面蛋白的探針能為治療診斷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並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另外,團隊成功運用細胞SELEX技術篩選出核酸適配體,並發現某些表面蛋白能夠作為CAR-T細胞工程改造中的抗原結合片段。
團隊相信,在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支持下建立的治療診斷學工程研究中心,將為治療診斷工程學在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帶來具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力和嶄新的思維模式,提高香港在相關領域的國際領導地位。
老齡性骨骼系統退化及再生策略
全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特別在香港。據特區政府的預測,香港的老齡化人口將由2014年的15%增加至2064年的36%。與年齡相關的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發生率亦相當高,全球每三秒就有一宗骨質疏鬆性骨折。雖然目前已有廣泛關於衰老的研究,但仍有迫切需要開展系統性的多學科研究,針對性地促進骨骼代謝紊亂性和退行性損傷情況下的骨骼再生。具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植入材料能提供臨時固定同時刺激骨骼再生,具備龐大的臨床應用潛力。
秦嶺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生物可降解鎂金屬(Mg)具備獨特的生物力學性能和生物學功能,即通過降解釋放的鎂離子刺激骨膜中的感覺神經末梢,從而上調和釋放背根神經節中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促進成骨。研究又進一步闡明CGRP可促進骨膜源性幹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從而加強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癒合,意味鎂金屬是促進老年人骨骼再生的極佳生物可降解金屬材料。
在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支持下,研究團隊將運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如高通量單細胞測序等解決上述科學問題,同時推動創新型生物可降解植入物的研發,並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和III類醫療產品註冊,以實現和拓展臨床應用。團隊將尋求針對難治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新型治療方法,實現臨床轉化,減輕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醫療和經濟負擔。
有關卓越學科領域計劃
教資會於1998年推出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至今已推行九輪計劃,資助共28個不同領域的傑出研究項目,為本港大專院校提供專項撥款,進行有關研究;至今由中大領導的項目佔11個。第九輪撥款共4個項目獲資助,中大除了領導其中兩個項目外,亦會參與由香港大學統籌的「二維材料研究:新興技術的基礎」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