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9年6月16日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公布香港同性親密伴侶暴力行為研究本港近四成同性伴侶曾受身體虐待

2009年6月16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員鄺美鳳及莊兆鈞、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以及香港女同盟會發言人陳文慧及煒煒

為了讓社會全面了解本港同性親密伴侶間暴力問題的情況,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心理學系副教授麥穎思博士與本港同志組織– 香港女同盟會完成了亞洲首項探討同性親密伴侶暴力行為的學術研究,發現近一成三的受訪者曾遭「三重虐待」,即遭受三種不同形式的虐待,包括身體、心理及性虐待。另外,近半數受訪者曾遭伴侶身體攻擊、身體損害及/或性威迫,顯示同性親密伴侶暴力問題較異性伴侶嚴重,亦反映同性伴侶的暴力問題持續出現,極需社福機構協助。

研究方法
研究於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二月期間進行,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398名曾經與同性發展親密伴侶關係的十八歲以上男女,共有339個有效回應。是次研究主要探討三種不同形式的虐待— 身體、心理虐待,以及性威迫,在同性親密伴侶關係中發生的普遍性。另外,研究亦探討了性傾向會否被利用作心理虐待的施虐工具。

身體虐待
近四成受訪者表示曾遭受身體虐待,較常見的是推撞及掌摑。約百分之四的受訪者表示曾被伴侶以利器指嚇;一成受訪者表示曾因伴侶的暴力行為而受傷,包括因打架或爭執而扭傷、碰瘀或割傷。

心理虐待
心理虐待是最常見的虐待形式,七成半的受訪者表示曾遭受心理虐待,包括被伴侶出言侮辱或辱罵。

性威迫
兩成三的受訪者表示曾遭受性威迫,例如在不同意的情況下,被伴侶強迫進行性行為。

同志身份「侵害/ 加害」
是項研究亦發現,性傾向被利用作心理虐待的施虐工具。超過三成半的受訪者表示,曾被伴侶質疑其性傾向;近兩成人表示,曾被阻止與其他同志朋友見面;另外亦有一成三的受訪者表示曾於公眾場合被伴侶強迫作出身體接觸或與性相關的親密舉動。

多重暴力
綜合三種虐待(身體虐待、心理虐待及性威迫)發生的普遍率,研究發現近一成三的受訪者表示曾於同一段關係內遭受以上三種的暴力對待。

與本港家暴比較
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曾於二零零三年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研究,估計約有13.9%的成人受訪者曾遭異性配偶身體攻擊、身體損害及/或性威迫。而根據中大心理學系是次研究,約有一半的受訪者曾遭同伴的暴力對待。兩者比較,可見同性親密伴侶暴力問題較異性配偶嚴重。

十八歲前受虐紀錄
超過一成受訪者表示曾於十八歲前受虐,當中以心理虐待最多,其次是身體虐待,其中亦有大約一成人表示曾於十八歲前遭受性虐待。

求助行為
受訪的受害人求助比率偏低,不足一成人曾向社工、心理學家或輔導員求助。極少數人曾向社會福利署、警方或非政府組織求助,原因包括:
1.認為社會上缺乏處理同性暴力的機構;
2.不知道有哪些機構提供有效協助;以及
3.擔心即使求助,有關機構都不會關心他/她們的問題。

建議
是項研究顯示,同性親密伴侶間暴力行為發生的普遍率稍高於異性配偶,然而現時卻沒有專門支援遭受同性親密伴侶暴力虐待的服務,以致受害人與施虐者求助無門。有見及此,中大心理學系及香港女同盟會有以下建議:
1. 建議當局就同性親密伴侶暴力行為作出詳細研究,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2. 評估受害人及施虐者的服務需要;
3. 加設或資助現有的非政府組織,為受害人及施虐者提供輔導支援及庇護服務;以及
4. 盡快修改《家暴條例》,把同性伴侶納入受保障範圍,讓他/她們與異性伴侶在法律上得到一視同仁的保障。



 

(左起)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員鄺美鳳及莊兆鈞、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以及香港女同盟會發言人陳文慧及煒煒

(左起)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員鄺美鳳及莊兆鈞、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以及香港女同盟會發言人陳文慧及煒煒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