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12月7日

中大理學院兩名學者分別獲頒裘槎基金會「前瞻科研大獎」及「優秀科研者獎」

2018年12月7日
分享
列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右)頒授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8予黎冠峰教授。

張建宗先生頒授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9予繆謙教授。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得主黎冠峰教授、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9得主繆謙教授與中大副校長潘偉賢教授(後排左四)及一眾中大成員合照。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奬項的中大教授及畢業生合照。(左起) 郭仲匡博士、張均然博士、繆謙教授、黎冠峰教授、羅嘉洛先生、莊啓亮博士及曾之卓先生。

中大理學院兩位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黎冠峰教授(左)榮獲「前瞻科研大獎2018」,繆謙教授獲嘉許「優秀科研者獎2019」。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理學院兩位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物理系助理教授黎冠峰教授榮獲「前瞻科研大獎2018」,化學系教授繆謙教授獲嘉許「優秀科研者獎2019」,以表彰他們卓越的科研成就及對年輕一代科學家的支持。頒獎典禮已於今日(12月7日)舉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主持。 

黎冠峰教授簡歷

黎冠峰教授致力從事天體物理及重力波的研究。他自2009年開始參與Virgo重力波團隊與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 科學團隊的研究項目。黎教授領導的中大研究團隊,自2016年起正式成為LIGO科學團隊的成員,負責分析來自LIGO探測器的數據。LIGO科學團隊最近探測到重力波的存在,開啓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紀元,人類從今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發現以往看不見的黑洞和中子星,以及其他緻密天體。LIGO科學團隊的雷納·韋斯教授Prof. 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教授Prof. Barry Barish基普·索恩教授Prof. Kip Thorne其後更榮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黎教授的團隊現時亦積極參與位於美國的LIGO和日本的神岡重力波探測器的運作及分析其收集的科學數據,並同時研究新一代探測器包括愛因斯坦望遠鏡及雷射干涉太空天線的潛力。

由於緻密天體的極端環境無法在地球上複製,故此它是現時物理學中最受注目的研究項目之一。因為重力波的傳播近乎無障礙,偵測來自這些緻密天體的重力波開啓了調查這些超高密度物質的行為的可行性,有助尋找其他新的物質狀態,以及測試重力量子的性質。

黎教授將運用裘槎基金會資助的研究經費,研究緻密天體的性質及起源,並深入探索三個問題,分別是廣義相對論是否重力的正確理論、緻密天體如何及從那裹形成,以及那些種類的緻密天體存在於宇宙間;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交互作用以及它們在塑造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黎教授亦期望透過進行STEM外展工作、與國際聯繫及跨領域大數據研究,為社會帶來影響。

黎冠峰教授分別於2008及200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學士與科學碩士學位,其後在2013年於荷蘭亞原子物理學國家研究所 (Nikhef) /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他在2015年加入中大,此前他以Rubicon博士後獎金得獎者的身分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完成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黎教授曾獲多個獎項,包括於2014年獲Stefano Braccini 國際最佳重力波物理論文獎及2017年獲研究資助局頒發傑出青年學者獎。 

繆謙教授 

彎曲的電話顯示屏、輕巧的穿戴式生物感應器……這些突破性科技產品的面世,全賴科學家對有機半導體的研究成果,中大化學系繆謙教授正是當中一員。他專研有機化學及分子功能材料,帶領研究團隊試驗以有機物料代替傳統的無機半導體,製作電子產品必要的薄膜電晶體,為業界開發新型產品提供高性能有機半導體材料和表面修飾技術。 

目前常用的半導體都是由無機材料矽製作,其效能非常高,廣泛用於高性能電子產品,例如電腦處理器。不過,無機半導體的生產過程繁複,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加熱提煉;相反,有機半導體薄膜可以在室溫環境下列印出來,成本低,而且具備柔性、靈活可塑的特質,可以製作輕便、可彎曲的器件。有機半導體將可取代矽作為一些較簡單的電子產品,例如電子螢幕的原材料。 

繆謙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設計及合成一系列高性能有機半導體材料,並製造了目前性能最佳的N-型有機電晶體器件。他們最近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自組裝結構,可以向有機半導體材料引入各種功能基團,而不破壞電荷傳輸的途徑,大大提高有機半導體的效能。以此為基礎製作的新式電子傳感器,可檢測水溶液中的離子和蛋白質。獲裘槎基金會資助研究經費,繆謙教授將進一步研發電子傳感器,並期望應用到醫學檢測領域。 

繆教授表示他的工作好比農夫耕作,不斷開發新的原材料,示範其潛能,然後給業界選擇和開發,推動科技進步及新式產品的誕生。他另一主要研究方向是開拓新穎的納米碳結構。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種不同的同素異形體,包括廣為人知的金剛石和石墨,亦包括富勒烯、石墨烯及碳納米管等納米碳結構。石墨烯於2004年誕生,它既是最薄也是強度最高的材料,導電和傳熱效率高,標誌著世界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在石墨烯基礎之上,科學家還設計了具有負曲率的納米碳結構,並預測了它們的有趣性質,但目前為止仍未找到製備它們的方法。繆謙教授的團隊最近成功合成了目前最大、具有負曲率的石墨烯片段,為開拓碳納米材料的新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繆謙教授2005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一年,隨即加入中大化學系,並組建有機化學及分子材料實驗室。繆教授已指導了逾三十位研究生及博士後研究員。他於2017年獲得中大傑出研究學者獎。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旨在物色少數才華橫溢及具國際競爭力的科學家,讓這批「明日之星」在其研究事業開始初期時獲得大力支持。此計劃讓得獎者能追求自己在科學、學術和專業方面的志趣,發展個人專長,參與創新的研究工作,並為香港的教育與研究作出貢獻。得獎者可獲得最高500萬港元的獎金,作五年間的研究經費。 

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裘槎基金會於1997年設立「優秀科研者獎」,特別頒予在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現的學者,以表揚他們的成就,並鼓勵他們在其研究領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績。該獎項經過多位國際權威科學家嚴格評審各候選人的科研工作後,再選出得獎者。「裘槎優秀科研者獎」,每個獎項包括港幣200萬元的科研基金,其所屬大學可獲資助另聘講師代替得獎者執教一年,讓得獎者可全職投入研究工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右)頒授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8予黎冠峰教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右)頒授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8予黎冠峰教授。

 

張建宗先生頒授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9予繆謙教授。

張建宗先生頒授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9予繆謙教授。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得主黎冠峰教授、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9得主繆謙教授與中大副校長潘偉賢教授(後排左四)及一眾中大成員合照。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得主黎冠峰教授、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9得主繆謙教授與中大副校長潘偉賢教授(後排左四)及一眾中大成員合照。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奬項的中大教授及畢業生合照。(左起) 郭仲匡博士、張均然博士、繆謙教授、黎冠峰教授、羅嘉洛先生、莊啓亮博士及曾之卓先生。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奬項的中大教授及畢業生合照。(左起) 郭仲匡博士、張均然博士、繆謙教授、黎冠峰教授、羅嘉洛先生、莊啓亮博士及曾之卓先生。

 

中大理學院兩位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黎冠峰教授(左)榮獲「前瞻科研大獎2018」,繆謙教授獲嘉許「優秀科研者獎2019」。

中大理學院兩位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黎冠峰教授(左)榮獲「前瞻科研大獎2018」,繆謙教授獲嘉許「優秀科研者獎2019」。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