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12月5日
中港台美社群藝術工作者滙聚中大 交流社群藝術經驗
2014年12月5日
社群藝術近年在香港日漸普及流行,愈來愈多團體邀請街坊友好以藝術為媒介,講述生命故事,連結個人與社群,但卻甚少有機會就社群藝術作深入的討論交流。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化管理碩士及文學士課程與文化研究中心合辦、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的「我為人人:社群藝術論壇及工作坊」日前在中大校園舉行,匯聚多名來自美國、中國內地、台灣及香港本土的社群藝術實踐者,交流各地經驗。
工作坊分兩天進行,首天由三位專題講者,包括中大文化管理碩士及文學士課程主任何慶基先生、台灣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吳瑪悧女士和鄉村建設工作者及策展人歐寧先生,介紹中港台三地的社群藝術發展概況。其後,六位講者先後引用實際例子分享社群藝術的實踐狀況,例如透過醫院藝術讓病人重拾自信、從灣仔藍屋剖析香港文化保育的模式、用攝影鏡頭呈現新界東北、以藝術回應社會上的不公義等;講者亦剖析社群藝術工作者作為協調者的責任及倫理,以及討論社群藝術的道德議題。
《Forecast Public Art》雜誌創辦人及總監Jack Becker先生在第二天的工作坊上介紹美國公共藝術的發展,並探討以藝術吸引社群關注空間權利議題。來自美國從事社區工作多年的獨立顧問鄧式怡女士講解成立及運作非政府組織(NGO)的要旨,需要有明確目標和理念,以及處理好策略、人手及資金分配等問題。除了多場講座,主辦單位設有討論環節及三場工作坊,讓講者與參加者交流,探討推廣社群藝術的要旨、不同情境下的解難計劃、成立非牟利組織相關的法律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