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3月3日

首屆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訪問學人馬悅然教授主講「略談唐代的通俗詩歌」

2014年3月3日
分享
列印

饒宗頤教授(中)致送他的詩詞駢賦文集《清暉集》予馬悅然教授(右),以及饒教授與法國漢學大師戴密微教授由1956年到1978年間的往來書信集,是學術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藉此感謝馬教授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上不遺餘力。

沈祖堯校長(左)代表中大致送印有中大校訓「博文約禮」的中國摺扇予馬教授,扇上的書法分別由饒宗頤教授和沈祖堯校長書寫。

一眾嘉賓合照。

馬悅然教授主講「略談唐代的通俗詩歌」。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天舉行首屆饒宗頤訪問學人講座,由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馬悅然教授(Professor 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主講「略談唐代的通俗詩歌」,中大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休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顧問饒宗頤教授親臨講座的開幕儀式。 

中大自一九六三年創校至今,一直致力於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的研究,以期弘揚中國文化,使之生生不息。饒公畢生治學弘道,對中外文化交流史有卓越貢獻,中大亦以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為辦學使命,在去年金禧校慶之際,中大很榮幸得到饒公及其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惠允大學於中國文化研究所設立「饒宗頤訪問學人計劃」,每年邀請一名在中國文化研究上有傑出表現的世界級學者到訪中大,於中國文化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交流及教學等活動,以期促進中西方學術交流及互動,開拓學術的新視野,並啟發年青後學,傳承國學。 

首屆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訪問學人馬悅然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瑞典籍漢學家,是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中唯一精通中文的評委。他在一九四六年於斯德哥爾摩大學跟隨漢學大師高本漢教授研習古漢語及中國音韻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往後六十多年,馬悅然教授一直致力於漢學研究,並於歐洲及澳洲多所著名大學教授中文及文學翻譯。馬教授熱愛中國文化,一直專注於研究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成績超卓,歷年來共翻譯了超過三十冊及二百多篇有關古代、中古、近代及現代的中國文學作品,致力於促進瑞典及西方社會與中國(包括香港)的文化學術交流,貢獻良多。馬教授成就卓越,學林稱重,早著令譽,獲獎無數,其中包括瑞典爵銜Knighthood of the Northern Star、瑞典學院 (Swedish Academy) 的皇室大獎、瑞典皇家科學院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的翻譯獎等。 

一九九八年,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予馬悅然教授。馬教授與中大的關係密切,為翻譯系《翻譯學報》及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的著名漢英翻譯雜誌《譯叢》顧問委員會委員,又曾於一九九零年十月至一九九一年四月出任《譯叢》訪問學人。多年來,馬教授對中大翻譯系及翻譯研究中心的發展和學術工作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專業意見。 

馬悅然教授在講座中談到一九六九年發現的《十二月三臺詞》的唐代抄本,可能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六言律詩。馬教授也談到唐代非主流的詩人的「十二月歌」與唐代所謂「三臺詩」的不同格律和六言絕句的發展。饒宗頤教授在《敦煌曲》的引論裡告訴我們唐代的詩與詞的界限尚未分明,馬教授亦在演講中提出資料證明這個看法的正確性。 



饒宗頤教授(中)致送他的詩詞駢賦文集《清暉集》予馬悅然教授(右),以及饒教授與法國漢學大師戴密微教授由1956年到1978年間的往來書信集,是學術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藉此感謝馬教授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上不遺餘力。

饒宗頤教授(中)致送他的詩詞駢賦文集《清暉集》予馬悅然教授(右),以及饒教授與法國漢學大師戴密微教授由1956年到1978年間的往來書信集,是學術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藉此感謝馬教授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上不遺餘力。

 

沈祖堯校長(左)代表中大致送印有中大校訓「博文約禮」的中國摺扇予馬教授,扇上的書法分別由饒宗頤教授和沈祖堯校長書寫。

沈祖堯校長(左)代表中大致送印有中大校訓「博文約禮」的中國摺扇予馬教授,扇上的書法分別由饒宗頤教授和沈祖堯校長書寫。

 

一眾嘉賓合照。

一眾嘉賓合照。

 

 

馬悅然教授主講「略談唐代的通俗詩歌」。

馬悅然教授主講「略談唐代的通俗詩歌」。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