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鼓勵延伸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及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合辦及支持的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於上周六(12月13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大樓舉行。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人力資本)黃世雄教授、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李兆妍醫生、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醫生及李嘉誠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羅慧芳博士主持開幕儀式。
紓緩治療服務主要以醫院為基地,配合門診服務及外展家居紓緩治療隊伍支援身體衰弱,行動困難的病者。但隨著香港人口急促老化,癌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個案不斷上升,對家居服務的需求日趨殷切,實在值得進一步探討在社區層面更廣泛推行紓緩治療的可行性,為此今屆研討會的主題訂為「延伸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好讓業界循此方向分享和討論。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認為在社區層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有其重要性。他表示:「其實不少病者都選擇臨終前離院回家,爭取與家人共渡最後時光,若然在社區層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可讓他們在熟悉的地方接受臨終照顧,令他們得以有尊嚴及舒適地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人力資本)黃世雄教授又指:「隨著社會發展,市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人口老化,本港醫療體系的負擔亦日漸沉重。將紓緩治療和寧養服務拓展到社區,不但有助減輕醫療體系的壓力,亦讓這群患者獲得優質的照顧。」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李兆妍醫生點出家庭醫生在提供寧養服務上的重要性:「在寧養醫療其中一個困難來自於病人及其照顧者一系列複雜混合的生理,心裡和社會因素;以及在生活上為了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所作出的重要改變。家庭醫生與患者因長期持續的醫患關係,可以了解他們的需求,通過溝通和多專業的團隊工作,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護理。」
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醫生指,醫院管理局一直本著「全人醫治」的宗旨,透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隊,以綜合服務模式為末期病人和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現時,醫管局轄下共有16間醫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與此同時,醫管局亦與李嘉誠基金會配套合作增設了10所寧養中心,為有需要的末期癌症病人及家屬提供服務及支援。
當探討在社區推展紓緩治療服務的障礙及機遇時,主講嘉賓之一的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康天澤醫生表示,外國經驗是以病者的家庭醫生作為統籌者,協調各專科及專職醫護團隊的合作,能令更多病者得到連續性的照顧,及有助減低因長期留院而造成的經濟負擔。但在本地推行時,便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醫生概念及制度,及優化現行的醫療制度,才能讓家庭醫生與醫院專科醫生及家訪護士團隊緊密合作,發揮最佳的果效。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暨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部主管黃仰山教授則在研討會中,探討了靜觀治療應用在紓緩服務上,對改善病患者精神健康及生活質素的成效。他指已有證據證明使用靜觀治療訓練有助減輕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嚴重人士的痛楚,改善他們生活質素及減低患上心理病的機會。研究亦顯示此方法對殘疾人士的照顧者也有所幫助。黃教授建議可透過進行更多研究,檢視靜觀治療對本地正接受紓緩照顧服務人士的成效。
是次研討會雲集逾百名來自不同背景的醫護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醫生、資深護士及職業治療師等,他們分別就推廣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及於門診啟動「不作心肺復甦術」(DNACPR)及「預設臨終照顧計劃」等議題,進行交流及經驗分享。
「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為每年一度的會議,合辦研討會的兩所本地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感謝李嘉誠基金會一直以來對研討會的支持及贊助。李嘉誠基金會多年來積極推動奉獻文化,對本港、國家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發展貢獻良多。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內地首間免費為貧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服務的寧養院,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顧的家居鎮痛治療和社會心理支援等方面的寧養服務。迄今計劃共捐資逾港幣6億元,惠及國內及香港42間寧養中心近17萬名癌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