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6月11日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知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市民較去年增多過半數認為香港人在大灣區內城市的優勢並不高

2018年6月11日
分享
列印

國家將於近期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大灣區規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二零一七年五月曾針對「大灣區規劃」進行過一次民意調查,並於近期就相關問題進行再次訪問。本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69.7%)市民有聽過「大灣區規劃」,較上一年增加了9.5個百分點。但超過一半市民(56.2%)表示香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優勢很少或完全沒有。比較兩次訪問結果顯示,有更多市民聽過「大灣區規劃」,但其它情況並無顯著的變化。

是次調查顯示,有七成(69.7%)受訪市民表示有聽過「大灣區規劃」,三成(30.3%)的受訪市民則表示沒有聽過或不知道。兩項比率相比一年前有顯著變化,更多市民聽過「大灣區規劃」(見附表一)。

「大灣區規劃」的目標在於發揮粵港澳城市群的競爭優勢,但調查顯示,雖有三分一(33.2%)的受訪市民同意「大灣區規劃」可以發揮城市群的競爭優勢,但有四成二(42.4%)的受訪市民表示「一半半」,即並不確定。同時有一成六(16.4%)的受訪市民不認同「大灣區規劃」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另有8.0%的受訪市民以「不知道/很難說」作答。與一年前比較,受訪市民的態度沒顯著變化(見附表二)。另一方面,有近三成(28.2%)的受訪市民認為香港加入「大灣區規劃」能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好處,認為會帶來壞處的比率為一成二(12.1%),以「好壞參半」作答,持不明確態度的受訪市民有四成半(45.3%),另有14.4%的受訪市民以「不知道/很難說」作答。所有比率較上一年並無顯著變化。(見附表三)。

有意見認為如果香港不參加大灣區規劃,會在與內地城市的競爭中失去機遇。三成二(31.5%)的受訪市民同意這種說法,與表示「一半半」持中立態度者比率相同(31.5%),而表示反對的受訪市民佔兩成三(22.5%),另有14.5%的受訪市民以「不知道/很難說」作答。所有比率較一年前沒有顯著變化(見附表四)。調查亦詢問了市民最希望香港在什麼經濟領域參加大灣區發展。前三項受訪市民最希望香港參與的領域分別是:「金融領域」(18.4%),「創意及創新科技」(15.9%),以及「專業服務」(10.0%)(見附表五)。

「大灣區規劃」試圖打造在香港工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一小時生活圈」概念。調查顯示四成(40.2%)受訪市民認為「不可行」,而認為「可行」的受訪市民則佔三成八(37.7%),有兩成二(22.1%)的受訪市民以「不知道/很難說」作答。相比一年之前,認為「不可行」與「可行」的比率沒有顯著差別(見附表六)。問及回答「不可行」的受訪市民,造成困難的具體原因,前三項的主要原因是「內地資訊不自由」(29.3%),「兩地交通仍然不便」(23.0%),和「內地食物安全問題」(10.1%)。困難的主要原因與一年前相若,各項比率沒有顯著變化(見附表七)。而問及回答「可行」的受訪市民,有利推行的具體原因。 前三項主要原因是「內地經濟發展機會更多」(30.9%),「內地樓價較低」(16.7%),和「內地居住空間較寬敞」(12.6%)。除有一成多人(11.2%)今次主動提及「兩地交通愈來愈方便」,其餘各項比率相比一年前並無顯著變化(見附表八)。

除「一小時生活圈」,亦有意見認為香港人在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將有更多機遇。但調查顯示,五成六(56.2%)的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人在灣區內的發展優勢「很少」(41.5%)或「完全沒有」(14.7%)。兩成九(28.7%)的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人在區內的發展優勢「很大」(25.1%)或「非常大」(3.6%)。其餘一成半(15.1%)以「不知道/很難說」作答(見附表九)。

本次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內沒有去過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的受訪市民有六成半(64.6%),去過一至兩次的受訪市民佔兩成(20.2%),去過三次或以上的則有一成四(14.4%),另有少數以「不知道/很難說」作答(0.8%),各項比率與一年前的情況沒有顯著差別(見附表十)。

是次電話訪問於二零一八年五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晚上進行,共成功訪問714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成功回應率為38.7%。以714個成功樣本推算,百分比變項的抽樣誤差在正或負3.67個百分點以內(可信度設於95%)。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