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著名東亞研究學者艾爾曼教授主持中大新亞書院第三十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歡迎公眾參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新亞書院很榮幸邀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胡應湘’58講座教授艾爾曼教授(Benjamin A. Elman),為新亞書院第三十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主講三場公開講座。該三場講座將於3月3日、4日及8日舉行,全部皆以英語進行,歡迎公眾人士參加。
艾爾曼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胡應湘’58講座教授和東亞研究及歷史學教授。他的教學和研究範疇包括中國學術思想及文化史、中國科學史、中國帝制晚期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學術交流史等。艾爾曼教授著述頗豐,主要著作包括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從理學到樸學》)(1984, 1990, 2001)、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帝制中國晚期的科舉文化史》)(2000)、On Their Own Terms: Science in China(《科學在中國》)(2005),以及A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in China(《中國近代科學的文化史》)(2006)等。艾爾曼教授曾多次到上海復旦大學和東京大學進行講學,成功建立起普林斯頓大學與東亞學術機構的交流。
艾爾曼教授於1980年獲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東方學士學位,於2002年起加入普林斯頓大學。他的學術成就卓越,曾獲美國梅隆基金會(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2011至2017年傑出成就獎等多項殊榮。他曾於1999至2001年在梅隆基金會歷史研究學院擔任訪問教授。
第三十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詳情如下:
第一講 朝鮮鴻儒金正喜(1786-1856)與清朝乾嘉學術
在十七至十九世紀時造訪北京(朝鮮稱之為「燕京」)的李氏朝鮮(1392—1910)譯員與使節留下了豐富的日記與遊記,我們從這些記載中可了解他們眼中的清代中國(1644—1911),特別是從北京、熱河、避暑山莊一直延伸到鴨綠江邊境的京畿地區。金正喜在19世紀朝鮮學者中影響甚巨,以擁有弟子三千(與孔子一樣)聞名於世。他年輕時曾隨朝鮮貢使造訪北京,結交諸多漢學文士。從他的多部著作和論述中,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後乾隆時期」中國與朝鮮文人的政治意識與文化思想。
主持: 中大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
日期: 2017年3月3日(星期五)
時間: 上午11時30分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第二講 大逆轉:前近代世界中的中、日、韓 (1590-1890)
十九世紀末日本之崛起與中國之沒落一直是漢學界和日本研究學界的主流說法。是次講座將從一個在2006年出現的關於中日甲午戰爭的網絡爭議說起,探討二十一世紀中日兩國在歷史領域中正面對壘所帶來的新狀況,從而揭示戰爭與文化史之密不可分。日本明治維新作為「日本崛起」的代表事件,激發起現代主義者對「頹廢」的中國藝術和傳統歷史發起批判,並讓中國革命家在戰後的東亞世界得以利用「衰落的中國」作為改革的藉口。
主持: 中大文學院院長暨歷史學講座教授梁元生教授
日期: 2017年3月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正
地點: 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第三講 十八世紀日本與中國對皇侃《論語義疏》之再認識
公元1740年左右,日本儒學家發現了一部在南宋晚期已經佚失 (1200-1250)的孔子《論語》疏證。這部《論語義疏》於1750年出版,其印本亦被送往中國,為中國中古經學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源。其書序言推介了一種學習經典文本的中古方法,出奇地與當時日本和中國流行的考證學運動十分契合。本講座將會討論這種早於古代已出現的語言學識見是否僅是一種巧合。
主持: 中大歷史系張曉宇教授
日期: 2017年3月8日(星期三)
時間: 下午4時正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二號演講廳
所有講座以英語進行,歡迎聽講。如有查詢,歡迎與新亞書院院務室陳佩瑩女士聯絡(電話:3943-7601;電郵:angelac@cuhk.edu.hk 。)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簡介
為秉承中大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先生弘揚中國文化及溝通中西學術的精神,書院自1978年開始舉辦「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每年邀請一位世界傑出學者主持一系列有關中國歷史與文化之演講,深獲學術文化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