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1年12月12日

湯啟宇教授於亞太區護老業界頒獎禮中獲頒兩項殊榮

2021年12月12日
分享
列印

「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將湯教授的四項復康發明帶到社區中心,包括希望之手(左上)、利用微電流刺激中風病人肌肉的互動機械腳托(右上)及復康單車(右下),以及擴增實景復康訓練系統(左下)。
擴增實景復康訓練系統(AR Rehab)採用AR技術及最先進的深度傳感器進行三維人體追蹤,且配備定制的虛擬互動復康程式,由治療師為服務對象制定個人化復康訓練計劃,再透過訓練平台監測用家的身體動作,實時指導及糾正姿勢。在創新科技署資助下,研究團隊開發了家居版AR home,讓病人可以在疫情期間留在家中接受治療。

有23間機構旗下合共35所長者日間中心和日間社區康復中心參與「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

湯啟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復康機械手「希望之手」的發明人湯啟宇教授,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Ageing Asia第九屆「亞太區護老創意獎」頒獎禮中,獲頒發「2021全球護老創新最具影響力者」大獎,以表彰他透過推動復康科技、計劃及服務,提升全球長者生活水平所作出的貢獻及傑出成就。

連同湯教授在內,今年共有10位人士獲得「全球護老創新最具影響力者」這項最高殊榮,他們分別來自新加坡、澳洲、英國、新西蘭、泰國、印尼及中國內地。同時,湯教授的生物醫學工程團隊與中大醫學院共同策劃的「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HOPE 4 Care)亦奪得「最優秀復康服務計劃」獎。

湯教授表示:「能夠與世界各地專家和學者共同獲得『全球護老創新最具影響力者』大獎,我感到非常榮幸。人口老化是全球挑戰,需要跨專業及跨地域協作,一同思考對策及提出創新方案。透過『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我們示範了大學研究團隊與社區中心如何透過緊密合作,讓中風患者使用最新復康器械及科技,加快他們康復進展。在全球疫情下,患者可在家中接受指導訓練,讓此項計劃更顯效益。我十分感謝每一位團隊成員和協作夥伴的支持,一起以生命影響生命。」

研發復康器械 改變中風人士命運

2012年面世的復康機械手「希望之手」,可以將中風人士的微弱腦電波及肌電圖訊號轉換成活動指令,協助他們重新訓練抓、握等不同的手部動作,加快康復進度。這項創新發明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全場最高榮譽大獎」,是香港發明首度獲此國際獎項。為了增加復康機械手的靈活性,湯教授的團隊其後引進3D打印技術,研發出以矽膠為材料的「自訂3D打印軟體復康機械手」(軟體機械手),為中風人士提供了一個既可度身訂造、輕巧舒適而價格實惠的復康機械手。

湯教授的生物醫學工程團隊聯同中大醫學院將「希望之手」與另外三項創新發明 —— 機械腳托、復康單車及「智能家居及中心AR復康指導訓練系統」,應用在「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將嶄新復康科技帶到社區中心及家居,惠及更多病人。此項計劃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慷慨捐助。

關於亞太區創新老年照顧項目大獎

「亞太區護老創意獎」於2013年由Ageing Asia 創立,是亞太區首個以及最大型頒獎禮,以表彰在亞太地區展示護老創新及改變長者晚年生活的個人及組織。「全球護老創新最具影響力者」以往的得獎者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



「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將湯教授的四項復康發明帶到社區中心,包括希望之手(左上)、利用微電流刺激中風病人肌肉的互動機械腳托(右上)及復康單車(右下),以及擴增實景復康訓練系統(左下)。<br />
擴增實景復康訓練系統(AR Rehab)採用AR技術及最先進的深度傳感器進行三維人體追蹤,且配備定制的虛擬互動復康程式,由治療師為服務對象制定個人化復康訓練計劃,再透過訓練平台監測用家的身體動作,實時指導及糾正姿勢。在創新科技署資助下,研究團隊開發了家居版AR home,讓病人可以在疫情期間留在家中接受治療。

「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將湯教授的四項復康發明帶到社區中心,包括希望之手(左上)、利用微電流刺激中風病人肌肉的互動機械腳托(右上)及復康單車(右下),以及擴增實景復康訓練系統(左下)。
擴增實景復康訓練系統(AR Rehab)採用AR技術及最先進的深度傳感器進行三維人體追蹤,且配備定制的虛擬互動復康程式,由治療師為服務對象制定個人化復康訓練計劃,再透過訓練平台監測用家的身體動作,實時指導及糾正姿勢。在創新科技署資助下,研究團隊開發了家居版AR home,讓病人可以在疫情期間留在家中接受治療。

 

有23間機構旗下合共35所長者日間中心和日間社區康復中心參與「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

有23間機構旗下合共35所長者日間中心和日間社區康復中心參與「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

 

湯啟宇教授。

湯啟宇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