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建築學院新任院長陳丙驊教授致力培育獨當一面的人才領導建築專業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建築學院新任院長陳丙驊教授是著名華人建築師,出生於美國,在業界獲獎無數。元朗錦繡花園的湖畔有一棟白色教堂──基督教宣道會錦繡堂,簡約而清新的設計,正是陳教授的手筆;熙來攘往的尖沙咀鬧市,有逾百年歷史的聖公會聖安德烈教堂早前進行了整個建築群的復修工程,負責統籌整個項目的亦是陳教授。而這項復修工程更於2006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一個在業界如此成功的人,選擇了縮減私人業務上的角色,轉而把心力投放在教育工作上,接受了中大建築學院的院長任命,期望能訓練出有遠見及應變力的建築師,且有能力及領導力去創造及改進建築這個專業。
昔哈佛尖子 今領中大建築
陳丙驊教授在建築路上的第一個獎項,是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時取得的AIA School Medal,是美國建築師協會頒發給美國各建築學院該屆的第一名畢業生。陳教授在哈佛完成學士學位時,亦是以最高榮譽畢業。
陳教授在成長地美國生活,工作得心應手,為何會忽然來港定居呢?原來陳教授的岳丈是名建築師黃振輝先生,陳教授在他患病時回港協助完成其大埔康樂園及元朗錦繡花園的發展工作。陳教授的太太是麻省理工物理系的博士畢業生,當時亦放下了跟一位諾貝爾得獎學人做研究的機會,與陳教授一起回港。
緣繫中大: 輸了工程 贏得賞識
陳丙驊教授與中大的緣分,早在1992年開始,當時中大正籌建第一棟工程學大樓,陳教授的建築師樓獲邀參與此項工程設計的投標。雖然未有中標,但陳教授的設計卻得到當時中大建築系的創系主任李燦輝教授賞識,邀請陳教授作客席講師,兼為學生的設計作品作評論(建築系於2009年升格為建築學院)。從此陳教授就愛上教學的工作,一直在工餘,以兼任的模式,將業界的知識與經驗帶到學校,至今已逾二十年。「教學很有趣,我有一位90年代教過的學生,現已是我的建築師樓裡面一位管理層。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學生很可能遲些會變成我的老師呢!」
要令 「好」 變成 「更好」
陳教授表示:「原來中大建築學院院長的工作比私人執業還要忙呢!慶幸的是,中大建築本身已經有一群很投入的教員,認真的學生,優秀的職員與設施。中大建築學院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歷史,在芸芸眾院校中乃一介新丁,但於國際間已有很高的認受性。我希望可以整體上令 『好』 變成 『更好』!」陳教授給自己及學院的挑戰是,在學院內能融合研究與設計,令兩者相輔相成;而在學院外,希望加強與業界的協作和聯繫。「我們不單要訓練出一些能獨當一面的建築師,我們更希望培育中大建築的畢業生能有遠見及應變力,不拘泥於現有行業的作風,且有能力及領導力去創造及改進建築這個專業。」
院長寄語:一個建築師的使命
對於有志投身建築行業的年輕人,陳教授預告這份是一份 「辛苦工」。「由我自己當學生的年代起始,無論何處的建築學生,都以工作到通宵達旦而聞名。世上沒有完美的設計,而每個設計都一定有改進的空間。一個好的建築師,除了要有美術設計的能力,結構測量的技巧,對科技,社會及商業的觸角,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正面而樂觀的心:無論手上的工作是什麼,都應要有信心自己能作出改善。而建築學生更需要有虛心 – 能體恤及接受新思維;有自信而有毅力,因為無論學業以至工作,建築這行業需要面對的挑戰是非常的多。」
建築學揉合了藝術與生活於一身,亦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文化遺跡。作為建築師,對環境及文化深具影響力,故此陳教授提醒學生一個建築師需要負上的使命:「能為大家設計生活環境是一種優勢,你可以盡情發揮創意及影響力;但有優勢亦有責任,就是對環境文化的保育與承傳。不要單單追求走在『最尖端』,反而要向『最恆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