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發表創業研究報告顯示本地創業活動增長三倍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報告中,二零零七年香港的創業活動十分蓬勃,早期創業率,相比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四年,是其三倍多。
二零零七年香港早期創業率為10%,遠遠超過多個亞洲城市,包括東京(2%)及新加坡(6%),但較中國整體的早期創業率(16.4%)而言,香港的指數仍然偏低。連同已成形企業率計算(5.4%),在香港每一百個人當中有十五人為企業家。
此項研究是「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 GEM)的一個部分。GEM是一個由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和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成立的國際性的研究組織,由超過四十二個經濟體系二百多名位研究員組成,每年調查各國的創業情況。
在二零零七年,「全球創業觀察」訪問了146,533名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年人。全球創業觀察香港研究工作由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負責。
創業研究中心主任譚安厚教授解釋:「在二零零二至二零零四年,香港早期創業率只有3%,遠遠落後於世界多國。現在創業率有這麼大幅的增長並不意外,因為從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四年受訪者的創業信心很低,而能察覺到的創業機會亦很少。」
大部分香港的創業家是男性(創業家的男女比例是五比二),年齡介乎二十五至三十四歲。他們都曾接受高等教育和有良好的經濟能力。大部分的受訪人士(百分之五十五) 都曾經有創業的經驗。
譚安厚教授補充:「更多曾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士創業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因為他們創業需要放棄原本的高薪厚職,機會成本十分高。這顯示香港的創業者是為了把握創業機會,多於因缺乏好工作而需要創業。」
香港的新成立的企業中,絕大部分是提供服務性質,當中消費者服務及企業服務分別佔59%及18%。而在香港剛起步的企業對市場的影響輕微,多數的企業進入已有競爭對手的市場和應用成熟技術。當中有三分之二的創業家並未有拓展原有市場。
融資方法依然有待改善。除了創業者本身的積蓄,私募創業融資佔了最大的創業資本。43%創業者計劃以個人的積蓄創業;57%創業者表示會依賴正規及私募創業融資。每十二位香港人中就有一位是私募創業投資者,比「全球創業觀察」地區的平均數高。他們主要是創業者的朋友(54.4%) 或家人(41.4%)。創業者期望投資者會為企業帶來的資金中位數是港幣二十五萬元,而現實中私募創業投資者帶來的資金中位數只有港幣十萬元,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報告亦證明「九成的新企業在創業的首年便以失敗告終」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退出經營的比率只有4.4%,當中55%是因面對經濟問題。同時,很大部份退出經營的創業者,並沒有放棄創業大計,相反,當中有很多創業者正擔當另一個業務的主管(39%) 或正積極開拓另一門生意(37%)。
香港美國商會創業家小組委員會主席馬瑞安先生談到香港創業的優勢及障礙時指出:香港創業活動長期以來都很蓬勃,因為香港人技術水平高,也很靈活。而成立新企業很快捷,相對來說也不昂貴。另一方面不利的因素包括香港經營成本高,本地市場細,區域市場分散,都會窒礙新企業發展。香港可以提供成立小企業的課程,在美國也有為一些想跨國創業的企業專業人士提供類似課程,亦有相當成效。大批本地工廠已遷到內地或其他亞洲地區,加上內地人才濟濟,技術水平高,香港將面對很大的挑戰。
為了更積極鼓勵創業,譚安厚教授建議提供一個符合香港企業的實務課程。香港應加強和珠江三角洲的聯繫,政府應增加研究與開發的基金,而大學應積極促進科技轉換至企業。政府亦應減少對經濟市場的干預並減少對企業的制肘。社會方面應培養創業的文化: 著重創意、知識產權和企業家的成就。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和香港美國商會創業家小組委員會將於本周四正午假香港中環夏愨道12號美國銀行大廈1樓舉辦「香港創業概況」論壇,聯合商界及學術界深入暸解香港創業活動,共同探討香港獨有的創業文化。屆時,香港知名的企業家亦會出席。講者包括譚安厚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區玉輝教授、擁有十五年於藍籌資料科技公司的工作經驗Green Tomato創立人Arthur Chang先生及里昂證券亞太恆富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區主管– 增長/發展基金何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