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教育學院開辦教育學士(通識教育)課程全港首創跨五所學院合作 鞏固學生知識基礎
教育局(前稱教育統籌局)於2005年公布,三年高中學制將於2009年9月在中四級實施,其中通識科成為必修核心科。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學院積極配合本港教育發展,將於2009年開辦新的教育學士(通識教育)課程(聯招課程編號4355)(見附件一),協助培訓新血,以應學校對通識科老師的殷切需求。2009-10年的收生人數為23人,之後2010-11及2011-12年增至每年30人。
新開辦的教育學士(通識教育)課程為四年全日制本科課程,課程的兩大元素是教育科目(教育理論、教育內容知識、教學法及教學實習)及學科知識(新高中通識科課程及評估指引列出了三大學習範圍,分別為「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及「科學、科技與環境」)。在四年的學習中,學生有機會到中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包括一、二年級的留校觀摩及三、四年級的教學實習,爭取與前線老師交流的經驗並發展為「反思型實踐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
設計此課程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建構知識的闊度與深度。舊高中課程強調分科,大部份學生的知識層面不夠闊,學生亦缺乏從不同層面思考問題的訓練。中大教育學士(通識教育)課程主任楊秀珠教授表示:「作為一所綜合大學,中大教育學院首創與其他四個學院(文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合作提供課程,為全港現時涵蓋最多參與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以鞏固學生在新高中通識科三大學習範圍的知識基礎,俾能使其受益於多角度思考及實踐跨學科研習。舉例說,不同的學科可按不同的理論及角度分析全球化這個課題,藉此訓練學生多角度思維及批判性思考。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消化及整合既有的知識,繼而應用於課堂教學設計上,教育學院特別開設十一門與通識教育相關的科目,包括整合知識與教學的三個「教學內容知識」科目,以及其他有關提昇教學效能的教學法科目。」
此外,對所有通識科老師來說,如何實行及評核「獨立專題研習」也是一項挑戰。透過課程,同學會學習到不同的研究及評核方法,並於第四年在老師個別指導下完成等同於畢業論文的「獨立專題研習」專題報告,讓他們結合理論與實踐,日後得以協助高中學生自主地學習。
2008-09年開辦的雙學位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課程
本著綜合大學的優勢,中大教育學院於去年聯同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英文系及英語教學單位,開辦兩個同期結業的雙學位課程— 文學士(中國語言及文學)及教育學士(中國語文教育)雙學位課程,以及文學士(英國語文研究)及教育學士(英國語文教育)雙學位課程(見附件二),並已於本年九月招收第一屆學生。2009-10年度兩個課程的收生人數分別為20人(中國語言及文學、中國語文教育)及23人(英國語文研究、英國語文教育)。學生完成四年本科課程後,即取得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資歷。兩個課程的畢業生將具備堅實的學科知識及教育理論基礎,以回應本港教育發展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