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長有高危腸瘜肉人士的直系兄弟姊妹患癌前腺瘤風險較一般人高六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進行全球首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發現,大腸中長有「高危瘜肉」(又稱「癌前腺瘤」)的人士,他們的直系兄弟姊妹大腸內同樣長有高危瘜肉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六倍。負責研究的專家建議,只要家族中有一人長有高危瘜肉,其直系兄弟姊妹也應該考慮進行大腸鏡檢查,以預防腸癌出現。相關研究結果已於頂尖醫學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
大腸癌發病數字持續上升 高風險群組應考慮進行大腸鏡檢查
近年,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同時亦高踞本港十大癌症殺手的第二位,每年約有4,769宗新增個案,並有接近2,000名病患死亡。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將於今年展開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中大醫學院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有關計劃可減低大腸癌對香港市民健康的威脅。
中大醫學院約於十年前已開始透過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倡導及進行大腸癌風險評估的工作;而是次有關高危腸瘜肉患者,與他們直系兄弟姊妹罹患癌前腺瘤之關係的發現,更把大腸癌的預防推向嶄新的層面。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吳兆文教授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腸瘜肉(腺瘤)隨著時間慢慢演變而成,腸瘜肉若能在演變為癌腫瘤之前被及時發現,並透過大腸鏡將之切除,便能有效遏止大腸癌的發生。」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秀娟醫生表示:「醫學界已知某些細胞類型的腸瘜肉有較高機會發展為癌腫瘤,當中包括體積為10毫米或以上、包含25%絨毛成份或出現嚴重腸道細胞變異的腺瘤,這種腺瘤會被稱為高危瘜肉或癌前腺瘤。而今次研究團隊的重大發現,是倘若有家族成員大腸內長有高危瘜肉,其直系兄弟姊妹大腸長有這種癌前腺瘤及其他類形腺瘤的風險都遠較一般人高,顯示他們也應該考慮進行詳細的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並切除腸瘜肉。」
中大醫學院團隊於2010至2014年共安排600名年齡介乎52至64歲人士,參與以病例對照形式進行的研究。整項研究以一組200名其直系兄弟姊妹中有一位至少長有一粒高危瘜肉、而本身沒有任何大腸癌病徵的人士,與400名年齡和性別分佈相若,但直系兄弟姊妹經大腸鏡檢查確定沒有高危瘜肉的健康人士作對比。研究結果發現其直系兄弟姊妹中長有高危瘜肉而本身沒有任何大腸癌病徵的人士,他們同樣長有癌前腺瘤及其他類形腺瘤的機會,分別較健康的一組高出6倍及3倍。
研究結果優化臨床建議及協助制訂公共衞生策略
黃秀娟醫生續稱:「此項研究結果有兩項重要的指標作用。第一,優化臨床建議:今次的結果確認發現及切除腺瘤為預防家族腸癌的重要指標,只要家族中有一人長有癌前腺瘤,其直系兄弟姊妹也應考慮進行大腸鏡檢查以預防腸癌;第二,協助制訂公共衞生策略:今次研究結果展示了新的大腸癌高風險群組。政府與醫學界應透過更有效地分配資源,進行大腸癌的預防工作,長遠有助減低腸癌的發病率。」
中大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所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總結:「今次是全球首項確定高危瘜肉患者與其直系兄弟姊妹患高危瘜肉關聯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研究報告已發表於頂尖醫學期刊《腸胃學》,並獲國際腸胃科權威Charles J. KAHI教授及David LIEBERMAN教授的高度評價及肯定。是次研究為大腸癌的預防訂立新里程,中大醫學院的腸胃科團隊將會就此進行深入研究,期望研究結果能有助修訂大腸癌預防的國際指引,讓各國受惠。」
中大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所轄下的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現推行「大腸癌風險評估及健康促進計劃」,方便市民了解更多有關腸瘜肉及預防大腸癌的最新資訊。此計劃包括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等篩查方法的健康資訊,而直系親屬曾患大腸癌或長有腸瘜肉的人士,亦可經此計劃了解相關的研究及檢查項目,評估患大腸癌的風險。市民現可經中心網頁www.digestivehealth.org.hk或致電24小時熱線3151 5666登記 (此熱線為電話錄音系統,即日起至今年7月20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