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大蟬聯六屆港澳地區冠軍 首間香港院校同時獲三項一等獎
中國學界兩年一度的盛事 — 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日前在蘇州大學圓滿舉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再度贏得「港澳優勝杯」,連續六屆榮獲港澳地區的冠軍。這是香港高校自1997年參加「挑戰杯」競賽以來,首次有院校奪得六連冠;同時,亦是香港高校首次在同一屆賽事中贏得三個一等獎,成績驕人。
中大今天(11月14日)為得獎隊伍舉辦祝捷會,副校長張妙清教授恭賀同學獲此佳績:「中大一向致力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他們參與創新科技活動。『挑戰杯』是全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科技創新賽事,同學今次能取得多個獎項,實在令人興奮。我期望各同學繼續運用他們無盡的創意和智慧,作出裨益人類的研究。」
中大在今屆挑戰杯的六項參賽作品全部皆獲表揚。三個一等獎分別是「仿生拉線機構及高效推進機器魚」、「高效紅外到可見光的能量上轉換及其太陽能電池上的運用」及「『五專一村』鄉村可持續發展支援計劃」;獲二等獎的作品為「按鍵式能量收集模塊」,得到三等獎的作品是「虛擬實境手套」和「音樂—自動和弦辨認:和弦分析儀」。
「仿生拉線機構及高效推進機器魚」由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學生李崢及劉煒碧設計,其原理是通過結合仿生學、結構力學和最優化理論,模仿動物脊柱骨骼系統而發明的柔性活動裝置。利用此裝置研發的魚形高效推進水下航行器,首次實現機器魚扭動推進,大大超越現有的螺旋槳推進模式,有助進行海洋探索及污染監察等。這種裝置還可以用於醫療微創手術機器人、工業無損檢測機器人、太空機器人等需要靈活動作的場合。
「高效紅外到可見光的能量上轉換及其太陽能電池上的運用」由物理系學生王君鑫設計,該發明是利用光子能量上轉換的原理來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王同學利用一種新材料,將紅外光子轉化為可見光子,其轉化效率超過世界現有紀錄,可望將原本被浪費掉的紅外太陽能轉化為可用太陽能,並用於發電。這種材料可應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紅外綫深測和發光二極管。
另一項一等獎作品是「『五專一村』鄉村可持續發展支援計劃」,由建築學院學生蕭敏及葉冠麟設計。這是一個整合高校的專業知識和人力資源,以策略性、系統性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改善鄉村環境和民生的計劃,亦是中大金禧校慶的重點項目之一。透過此計劃,中大師生與來自其他大學的義工團隊,一起為甘肅南部的黨政村建造行人便橋及休憩涼亭,並教育村民有關衞生健康、法律和環保的知識,以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大的社會效益,同時改善村民的生活質素。
挑戰杯被譽為中國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由國家多個部委主辦,全國各地兩百多萬名大學生參加。來自港澳地區共14所高校,超過百名同學參加了是次比賽,包括中大、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珠海學院及香港專業學院,以及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香港代表團由中大副校長霍泰輝教授出任團長,率領香港各院校師生代表參加大賽。
中大向來極為重視學生的創意,讓學生在學術基礎上,激發嶄新創業意念,並於課餘進行科技創新發明。中大更鼓勵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合作,融匯各學科之專長。是次中大參加挑戰杯的「仿生拉線機構及高效推進機器魚」、「按鍵式能量收集模塊」、「虛擬實境手套」和「音樂—自動和弦辨認:和弦分析儀」,就是今年高錕教授學生創意獎的得獎項目。
中大將於2014年1月6日至17日在大學圖書館展覽廳舉行學生創新與創業作品展覽,展示學生參賽作品。
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大得獎名單
項目名稱 | 參賽學生 | 所屬學系 | 獎項 |
仿生拉線機構及高效推進機器魚 | 李崢,劉煒碧 |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 一等獎 |
高效紅外到可見光的能量上轉換及其太陽能電池上的運用 | 王君鑫 | 物理系 | 一等獎 |
「五專一村」鄉村可持續發展支援計劃 | 蕭敏,葉冠麟 | 建築學院 | 一等獎 |
按鍵式能量收集模塊 | 王增越 李林鍇 |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電子工程學系 |
二等獎 |
虛擬實境手套 | 周德麟 梁皓泓 |
電子工程學系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
三等獎 |
音樂—自動和弦辨認:和弦分析儀 | 戴籽瑋,蕭詠靄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 | 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