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偉倫訪問教授講座「東亞暴雨、颱風與寒潮:觀察、模擬和氣候變遷的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邀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劉雅章教授任偉倫訪問教授,並於明天(1月13日)主持公開講座,題目為「東亞暴雨、颱風與寒潮:觀察、模擬和氣候變遷的影響」。劉教授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for Climate Change, IPCC)成員之一,曾參與撰寫氣候變遷研究報告的物理科學部分。IPCC憑有關報告於2007年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講座中,劉教授剖析觀察氣候的現況,以及計算機模型在天氣和氣候研究的趨向。觀察數據及計算機模型對科學家理解各種在亞洲常見的大氣現象,例如在南亞和東亞的大陸季候風、區域性氣流下的高頻波動等等變得日益重要,特別是此地區晝夜間降水量和風能的變化、初夏中國 /日本的梅雨過程、熱帶西太平洋及東/南中國海的颱風,以及東亞沿岸形成的冬季冷空氣團。劉教授將解釋科學家如何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模型、衛星及實地觀察去評估及研究這些區域性大氣現象,並探討二十一世紀全球氣候變化對這些現象的影響。
劉教授1974年畢業於中大物理系,1978年獲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及後加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現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 GFDL)氣候診斷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同時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系及大氣和海洋科學課程的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興趣為不同地理區域及不同時間尺度的大氣和海洋現象。這些現象包括日與夜、溫暖和寒冷季節的日常天氣差異、持續氣流結構,以及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季候風環流的變化。他的主要研究工具包括實地觀測、衛星遙感數據,以及模擬實驗與數學模型的分析結果。劉教授自行撰寫或與他人合著的科學文章超過100篇,並獲ISI知識網指定為文章被高度引用的研究員。
中大偉倫訪問教授及訪問學人計劃由偉倫基金會慷慨贊助成立,每年邀請世界各地著名學人到中大訪問及舉行公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