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調查揭示本港中學生在疫情下於網上學習面對極大挑戰及壓力建議教育界調整網上教學策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本港學校自一月底起停課至今,學生改以網上學習,在疫情下做到「停課不停學」。為了更好掌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感受,從而協助學校改善網上教學模式及制定復課策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趙建豐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了一項調查,於2020年4月至5月期間透過老師收集了1,168名中學生的意見,發現受訪學生對網上教學的價值整體評分不高,並表示改用網上學習後承受着龐大的學習壓力及焦慮。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普遍有需要調整網上教學的策略,以切合學生的需要。
中學生參與網上學習的狀況及其意見
於受訪者中,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別為63.0% (734人) 和37.0% (434人)。當被問及為何參與網上學習時,有近八成受訪學生表示是因應學校和老師的要求(79.8%),其次是要追趕學習進度(63.7%)(見附表一)。被問到是否同意網上學習有價值時,受訪學生的同意平均值只有2.97分,僅屬中等水平(評分由1至5分,5分為極同意)(見附表二)。
絕大部分受訪學生曾經參與網上實時課堂(99.4%),並完成由老師提供的家庭作業(75.2%)(見附表三)。被問到最喜歡哪種網上學習方法,超過七成受訪學生表示最喜歡網上實時學習(72%),只有兩成人(20.4%)表示最喜歡通過觀看預錄教學影片學習(見附表四)。總體而言,只有約兩成的受訪學生認為他們可以只觀看教學影片也能理解課題內容(23%)(見附表五)。
另外,大部分學生均期望學校能夠提供各種形式的網上學習資源,以支援他們完成家庭作業(網上學習的動機與提供各種形式的網上學習資源有強關聯性,見附表六)。當中有超過七成就讀初中的受訪學生期望老師可有更多個別照顧如輔導或補課(71%);逾六成半的高中生則尋求更多小組教學活動(67%)(見附表七)。
網上學習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調查亦有探討改用網上教學對學生情緒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受訪學生於網上學習時面對的壓力及情緒焦慮狀況分別高達4.05分及4.15分(評分由1至5分,愈高分代表壓力及焦慮愈高)(見附表八)。首三個令他們擔憂的因素依次為作業壓力(81.4%)、學習成績不佳(79.1%),以及無法與同學見面或進行互動交流(60.0%)。(見附表八)。以上結果凸顯了當社會面對全球公共衞生危機的時候,心理健康支持是學生能有效進行網上學習的重要因素。
是次調查亦顯示受訪學生對自我監控學習的能力的評分僅為中等水平的3.3分(評分由1至5分,5分為最高分,見附表二),顯示他們並未完全為網上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另一方面,有18.6%受訪學生表示他們需要向其就讀的學校或其他組織借用數碼設備(例如電腦或互聯網數據卡)以進行網上學習(見附表十),反映教育界需要關注弱勢群體學生所面對的挑戰。
趙建豐教授表示:「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教師於疫情期間積極為學生提供網上教學,但從學生的意見反饋顯示,其整體成效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相信主要原因在於現時網上教學大多聚焦在行為參與,未能達致學習的多樣性。同時,學生要在短時間內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亦有一定的困難。」
因應調查結果,團隊提出以下策略建議予全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參考:
學校復課後的安排
- 校方可安排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分享他們在停課期間的生活狀況,以及舉行活動使學生能夠為社區作出貢獻。
- 避免安排過多教學活動或評核,以減少學生因追趕功課或課程進度,或參加考試評核的壓力。
「停課不停學」的未來學習策略
- 制定網上教學策略及課程指引,例如建立同伴在線支援小組、採用「多學而少評估」的評估方法、提供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源,包括提供更多跨學科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學校長遠資訊科技教育政策
- 支持或幫助學生購置數碼設備,並增強學生的數碼溝通技巧 (如情感表達)、使用資訊科技讓學生自我監控學習進度,以及網上同伴學習及協作的能力,以縮小學生之間的數碼鴻溝。
- 加強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專業培訓,包括提高他們的數碼溝通技巧,以及製作具教學效果錄像的能力。同時應提高教師對網上學習多樣性、創造學習和同伴學習的意識。
- 建立可提供個人化學習的統一電子學習平台 (如人工智能驅動的平台),讓學校可以共享教與學的資源,以便學生和老師可以更有效地學習和進行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