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3年3月30日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2023年3月30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醫學院分析近10,000名乙型肝炎康復者長達十二年的數據,發現他們在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會隨時間下降,但同期他們出現肝癌的風險維持。

左起: 乙肝康復者陳先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助理教授葉卓風博士、黃麗虹教授,以及另一乙肝康復者周小姐。

黃煒燊教授(左)指出,是次研究反映病人及早達至功能性治癒,能進一步降低他們日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機會,同時亦需為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肝癌監測,及早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治療。

周小姐十多年前確診感染乙型肝炎,於今年初覆診時得知自己已成為乙肝康復者,形容當刻感覺比中獎更興奮。

陳先生指乙肝康復後仍會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多做運動和不沾酒精。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分析近10,000名乙肝康復者長達十二年的數據,發現他們在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會隨時間下降,尤其是從未患上肝硬化的患者,他們於康復後第八至十二年的年均風險僅為0.05%。但同期,乙肝康復者出現肝癌的風險卻未有呈現隨時間過去而愈來愈低的趨勢。故研究團隊建議,康復者仍須接受長期肝癌監測。研究詳情已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刊登。

及早掌握乙肝康復後的臨床情況 以提供最合適的護理

乙型肝炎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教授表示:「不少人以為慢性乙肝只可受控,不能根治,但其實部分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以被清除,即是功能性治癒。隨着現時有愈來愈多治療方案是以達到功能性治癒為目標,我們需要及早掌握乙肝康復者隨後多年的臨床情況,以提供最合適的護理和資源分配。」

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了2000年至2020年共廿年間,近10,000名達至功能性治癒的乙肝康復者數據。結果發現,他們在康復後首七年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如腹水和肝腦病變)及患上肝癌的風險偏低;在康復後第8年起,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更進一步下跌,唯患上肝癌的風險未有降低。詳細數據見附件表一。

年紀大、男性、血小板數量偏低和肝硬化 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葉卓風博士指出:「我們的數據反映乙肝康復後,罹患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顯著下降,但患者長遠仍需定期接受監測,切勿掉以輕心,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病人。」葉博士補充,他們的分析發現年紀大、男性、血小板數量偏低和患有肝硬化都會影響乙肝康復者長遠的臨床表現,例如患有肝硬化的病人於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和肝癌的風險會較沒有肝硬化的人高。詳細數據見附件表二。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莫慶堯醫學教授兼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總結:「我們期望在未來五至八年會有更多新型藥物出現,讓病人及早達至功能性治癒,進一步降低他們日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機會。同時亦為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肝癌監測,及早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治療。」



中大醫學院分析近10,000名乙型肝炎康復者長達十二年的數據,發現他們在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會隨時間下降,但同期他們出現肝癌的風險維持。<br />
<br />
左起: 乙肝康復者陳先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助理教授葉卓風博士、黃麗虹教授,以及另一乙肝康復者周小姐。

中大醫學院分析近10,000名乙型肝炎康復者長達十二年的數據,發現他們在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會隨時間下降,但同期他們出現肝癌的風險維持。

左起: 乙肝康復者陳先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助理教授葉卓風博士、黃麗虹教授,以及另一乙肝康復者周小姐。

 

黃煒燊教授(左)指出,是次研究反映病人及早達至功能性治癒,能進一步降低他們日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機會,同時亦需為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肝癌監測,及早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治療。

黃煒燊教授(左)指出,是次研究反映病人及早達至功能性治癒,能進一步降低他們日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機會,同時亦需為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肝癌監測,及早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治療。

 

周小姐十多年前確診感染乙型肝炎,於今年初覆診時得知自己已成為乙肝康復者,形容當刻感覺比中獎更興奮。

周小姐十多年前確診感染乙型肝炎,於今年初覆診時得知自己已成為乙肝康復者,形容當刻感覺比中獎更興奮。

 

陳先生指乙肝康復後仍會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多做運動和不沾酒精。

陳先生指乙肝康復後仍會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多做運動和不沾酒精。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