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3年10月4日

中大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日服5毫克皮質類固醇 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一倍

2023年10月4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5毫克或以上的皮質類固醇,患上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皮質類固醇習慣的患者增加一倍。

(左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曾先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及助理教授蘇晧醫生。

譚教授提醒炎症活躍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要因為害怕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擅自減少或停止服用皮質類固醇。她建議病友應該先依從醫生的建議,待炎症指數穩定再商量皮質類固醇的使用劑量。

蘇醫生表示,研究團隊下一步將研究4毫克或以下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使用,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控制的成效。

曾先生患類風濕關節炎逾廿多年,最初發病出現關節痛及晨僵等徵狀,形容雙手像雪藏雞翼。他早期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他在2014年發現同時患有心臟病。現時已改用生物製劑,並積極改善生活習慣,發炎指數及心血管狀況均理想。

皮質類固醇是一種強效抗炎藥物,有助迅速緩解關節滑膜發炎的症狀,但由於它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否處方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一直存在爭議。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進行了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長期研究,分析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用皮質類固醇的劑量和安全服用期限,與出現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服用5毫克或以上皮質類固醇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上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皮質類固醇習慣的患者增加一倍。研究團隊指出,這些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每月增加7%,證據顯示沒有安全的服用期限。他們建議患者諮詢風濕科專科醫生意見,倘若關節炎症有改善,可以嘗試將皮質類固醇劑量降至每日4毫克或以下。患者亦可以盡早考慮進階療法以取代服用皮質類固醇。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發表。

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處方皮質類固醇存在爭議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會引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失去活動功能。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保護身體免受各種外來微生物入侵,但當該系統錯誤地轉為攻擊自己的組織滑膜,即包圍關節外面的薄膜,便會引起發炎,造成類風濕關節炎。據估算,香港約有22,000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解釋:「皮質類固醇廣泛應用於炎症活躍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因為它能夠即時緩解關節炎症。但這種藥物可能會影響血壓、血糖代謝和血脂,繼而增加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身體長期出現慢性炎症,他們本來已經比健康人士承受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是否為他們處方皮質類固醇一直存在爭議,而美國和歐洲的風濕科協會亦定期審視皮質類固醇使用的臨床建議。」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宜服用5毫克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從醫院管理局數據實驗室收集了12,233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數據進行研究,平均跟進8.7年。這些患者在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曾經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他們在研究開展時均未曾患上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漸進型心絞痛、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或小中風。37.7%患者有服用皮質類固醇,其餘患者則使用其他控制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用皮質類固醇所衍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隨服用時間長度及劑量增加。以下是主要研究結果: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用5毫克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不論時間長短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5毫克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此藥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增加一倍,倘若持續服用,風險會每月再增加7%。
  • 沒有證據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低於5毫克低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蘇晧醫生表示:「為了平衡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學界一直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服用多少及多久皮質類固醇尋找答案。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建議醫生在處方皮質類固醇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時要謹慎平衡風險和益處,盡快將每日劑量減至4毫克或以下,或停止處方此藥。」

譚教授補充:「我們希望是次研究結果能夠向仍然依賴服用皮質類固醇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出強而有力的訊息。事實上,過去20年已經出現了多種新型抗風濕治療,例如生物製劑或標靶緩解病情抗風濕藥,價錢也更易負擔,給予病人更多選擇。」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5毫克或以上的皮質類固醇,患上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皮質類固醇習慣的患者增加一倍。<br />
<br />
(左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曾先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及助理教授蘇晧醫生。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5毫克或以上的皮質類固醇,患上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皮質類固醇習慣的患者增加一倍。

(左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曾先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及助理教授蘇晧醫生。

 

譚教授提醒炎症活躍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要因為害怕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擅自減少或停止服用皮質類固醇。她建議病友應該先依從醫生的建議,待炎症指數穩定再商量皮質類固醇的使用劑量。

譚教授提醒炎症活躍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要因為害怕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擅自減少或停止服用皮質類固醇。她建議病友應該先依從醫生的建議,待炎症指數穩定再商量皮質類固醇的使用劑量。

 

蘇醫生表示,研究團隊下一步將研究4毫克或以下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使用,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控制的成效。

蘇醫生表示,研究團隊下一步將研究4毫克或以下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使用,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控制的成效。

 

曾先生患類風濕關節炎逾廿多年,最初發病出現關節痛及晨僵等徵狀,形容雙手像雪藏雞翼。他早期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他在2014年發現同時患有心臟病。現時已改用生物製劑,並積極改善生活習慣,發炎指數及心血管狀況均理想。

曾先生患類風濕關節炎逾廿多年,最初發病出現關節痛及晨僵等徵狀,形容雙手像雪藏雞翼。他早期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他在2014年發現同時患有心臟病。現時已改用生物製劑,並積極改善生活習慣,發炎指數及心血管狀況均理想。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