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研究揭示輕度聽障對兒童學習及言語的影響現招募聽障學童參與研究計劃以探討復康介入成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的最新研究發現,患有雙耳輕度聽力障礙(醫學上的定義為聽閾在26至40分貝(dB HL)之間)的兒童,可能未能聆聽近50%的言語聲音,因而影響學習。受影響兒童如未能及早接受診斷和治療,會有顯著的溝通及學習障礙、缺乏活力及專注力,以及出現行為及自我形象的問題。由於這些兒童在課堂上未能清晰聆聽學習內容及指示,往往被誤會為「發白日夢」。輕度聽障對學童的影響不容忽視,透過適當的介入措施和跟進,可緩減聽障對兒童的影響。
參與這次調查的35名患有雙耳輕度聽障的兒童,年齡介乎6至8歲,83% (29名) 有顯著言語障礙或遲緩;約一半兒童 (17名) 表示自己在課堂上有聆聽困難,三分一則表示在學校環境及學習上遇到困難;表示能在課堂上輕鬆聆聽的為零。超過85% (30名) 老師留意到這些兒童遇到聆聽上的困難,並觀察到他們的學業、溝通及專注力最受影響,而對其課堂活動及校內行為的影響則較為輕微。大部分受訪兒童的家長認為子女能聽到所有說話,僅有時誤解說話的內容;超過40%家長觀察到子女要花額外的氣力去聆聽與理解。
中大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患有雙耳輕度聽障的兒童,可接受復康介入,以緩解聽障對其學習的影響。有老師指出,兒童接受治療四個月後,在學業、專注力及溝通方面皆有進展。然而,研究人員遇到不少家長拒絕讓子女接受復康安排。中大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及研究項目的負責人甘志珊教授說:「當家長發現子女出現視力問題時,會毫不猶豫讓孩子配戴適合的眼鏡;但若子女被診斷有聽力問題時,家長卻拒絕讓子女使用聽力輔助器材或接受復康安排,導致孩子未能獲得更佳的學習經歷。我們希望透過公眾教育,消除他們對聽障的誤解。」
中大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屬下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將展開探討雙耳輕度聽障兒童接受復康介入的成效之研究。此計劃亦獲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支持,研究對象為在聽力檢查中診斷出有聽障的兒童。中大現正招募幼稚園高班至小學一年級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參與是項研究,並為他們提供免費聽力、言語評估及復康安排。有興趣人士歡迎聯絡研究隊伍,電話:2632-3087;或將聯絡資料傳真至3942-0969或電郵至admin@ent.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