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科研成果成功商品化初創企業獲創投基金注資逾千五萬港元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一直致力推廣創新文化,鼓勵學生及研究人員利用他們在研究所得的知識貢獻社會。中大成立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協助大學研究人員將科研成果商品化。過去三年,該處已協助數以百計項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和服務。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教授、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雲輝教授帶領團隊研發的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所成立的初創企業最近更獲創投基金注資逾1,500萬港元,積極進軍中國內地市場。
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
劉雲輝教授及其團隊用了5年時間,研發出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該機器人系統使用工業相機作為主要感測器,通過捕獲和分析機器人運動過程中的視覺特徵,對機器人進行自主定位、運動控制以及障礙物躲避,從而實現工廠或倉庫貨物的自動搬運。
2015年,全球的人力叉車的數量超過950萬台,叉車駕駛員的數量超過1200萬人。以一個10萬平方呎倉庫為例,一般需要 50人操作搬運車。隨著叉車駕駛員工資和管理成本不斷提高,由智慧搬運機器人替代人力叉車完成貨物搬運工作是必然趨勢。倉庫或物流自動搬運貨物的市場潛力十分龐大,劉教授及其團隊所研發的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無需人操作,就可以在現有的環境中自主運行,工廠或倉庫亦無需作出任何環境之改動,能大大提升行業的自動化水準和降低人力成本,最終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劉教授及其團隊獲政府創新科技署設立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所提供的創業資金,於2015年成立公司,短短一年已獲創投基金注資逾1,500萬港元,進軍中國內地市場。至今,該公司已接觸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一家在衛生用品市場領導同儕的中國企業洽購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公司的發展方向是以移動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模組研發為基礎,將移動機器人視覺導航模組應用到重工業、生產製造業、航空物流業以及服務業,解決客戶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為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科技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劉雲輝教授表示﹕「很高興公司能成為中大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和服務的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公司能夠有快速發展,實在要感謝大學的協助。中大的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和創業研究中心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了很好的創業平台。該處除了協助我們向政府創新科技署設立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申請創業資金,亦在創業指導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意見。此外,創業研究中心通過前期創業育成中心(Pi Center) 為計劃創業的學生和教職員提供免費的場地以及創業前期輔助。在此,我們向中大,政府創新科技署和香港科學園給予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地感謝!」
中大培育創業文化
創業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外,初創企業能夠持續經營下去,其資源運用、人脈等方面亦非常重要。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處在培育初創企業上,不遺餘力,不僅就資助申請、合同簽訂、授權協議和商業諮詢等方面提供協助和建議,亦會協助他們尋找除政府以外的資金。就劉雲輝教授的初創企業,研究及知識轉移處在其申請及接受資助期間,提供了團隊建立、策略規劃、創業資源等相關的指導及培訓。在企業日漸成長之際,又為他們爭取校內外的宣傳機會,包括中大校內的「中大創業日」及其他創科展覽;另外,亦會在團隊與投資者洽談的過程中加以協助。
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處長何國強教授表示﹕「大部份的初創企業於創業初期都需要經歷辛苦的耕耘,劉雲輝教授的初創企業成立短短一年就能得到創投的青睞,實在教人殷喜。希望這些成果會讓有意創業的大學成員得到鼓舞,將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及貢獻於社會。」
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
創新科技署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向六所本地大學提供每年最高2,400萬港元的資助,鼓勵大學師生創立科技初創企業,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創新科技署沒有為參與計劃的科技初創企業數目設上限。每所大學每年的資助上限為400萬港元,而每間科技初創企業每年的資助上限則為120萬港元,資助年期不超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