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3年11月2日

中大代表受邀出席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啟航

2023年11月2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

左起: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教授、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上海南北極地考察後勤保障中心理事長沈德君、原「雪龍2」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總指揮汪海浪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與上海極地中心的工作人員交談

11月1日上午,自然資源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共同舉辦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啟航活動。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受邀出席,一同見證重要的歷史時刻。

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於2023年11月1日從國內出發,2024年4月返回,歷時5個多月。考察任務首次由3船保障,「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主要執行科學考察、人員運送和後勤補給任務;「天惠」輪貨船從江蘇張家港出發,主要承擔新科考站建設物資運送任務。考察隊由來自國內80餘家單位的460多人組成。

中大受邀參加此次啟航活動,校長段崇智教授代表中大出席相關活動,並預祝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圓滿完成。

段崇智校長表示 : 「中大可以參與見證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啟航活動,感到非常光榮。中大於2013年成立全球第一所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提供有關氣候變化的展品和多媒體互動展覽,讓公眾及師生掌握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凝聚環保力量。『雪龍』號的模型一直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次中大獲邀見證此盛事,代表我們在環保科研上的實力獲得認可,我們將繼續支持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海洋資源的工作,作出貢獻。」

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將重點開展三項工作:

一是建設新的科考站。該站位於東南極羅斯海沿岸區域,是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是繼長城、中山站之後的第3個常年考察站,也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的考察站,將開展大氣環境、海洋基礎環境、生物生態等多圈層、多學科的觀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建成後預計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員80人,越冬考察人員30人。

二是圍繞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系統的影響與反饋開展調查。依託「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分別在東南極普裡茲灣、宇航員海,西南極羅斯海、阿蒙森海及南極半島臨近海域開展生物生態、水體環境、沉積環境、大氣環境及污染物分布綜合調查監測;依託昆侖站、中山站、長城站開展生態系統、近岸海洋環境、土壤環境、地質環境、大氣環境、雪冰環境、空間環境綜合調查監測,深入研究南極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三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開展國際南極科學前沿領域合作研究,實施與挪威、澳大利亞等多國合作的恩德比地航空調查任務,探究南極冰蓋接地帶這一關鍵數據空白區域的冰-海-基岩相互作用,支持冰蓋物質平衡的精確評估和不穩定性研究。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韓國、俄羅斯、智利等國開展後勤保障方面的國際合作。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

 

左起: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教授、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上海南北極地考察後勤保障中心理事長沈德君、原「雪龍2」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總指揮汪海浪

左起: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教授、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上海南北極地考察後勤保障中心理事長沈德君、原「雪龍2」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總指揮汪海浪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與上海極地中心的工作人員交談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與上海極地中心的工作人員交談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