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5月7日

中大八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為本港院校之冠

2015年5月7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於國家教育部頒發的2014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中共獲八項殊榮。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右)向中大頒授證書,由校長沈祖堯教授代表領獎。

一眾獲獎中大學者與嘉賓及同事合照。

李魯教授(右)頒授證書予沈祖堯教授(左三)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左)頒授證書予藍輝耀教授(中)及鍾志剛教授。

李魯教授(左二)頒授證書予林琿教授(右二)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左)頒授證書予莫樹錦教授,由其母親何奕姒女士代表接受。

李魯教授(左二)頒授證書予許建斌教授(左三)及其研究團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部副秘書長盧世雄先生(左)頒授證書予李剛教授,由李郁偉教授代表接受。

盧世雄先生(左)頒授證書予黃家星教授。

盧世雄先生(右)頒授證書徐磊教授(中)。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國家教育部頒發的2014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中,在自然科學獎類別獲頒兩項一等獎及五項二等獎,另獲一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合共八個獲獎項目再度成為本港院校之冠。頒獎典禮今天(5月7日)假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部副秘書長盧世雄先生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李乃堯先生擔任頒獎嘉賓。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過去五年內四度獲教育部頒發高等院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他與于君教授合作的研究項目曾先後於2010及2012年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另沈教授與陳家亮教授、劉潤皇教授及趙偉仁教授合作的研究項目亦於2011年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大本年得獎學者及研究項目如下: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中大校長兼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于君教授、外科學系教授吳兆文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胡嘉麒教授,以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秀娟教授 ─「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和防治研究」

    大腸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癌症之一,其發病率在許多亞洲國家持續上升,在中國更躍居第二位。在過去十年,中大研究團隊對大腸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系統性研究並取得重要突破,包括大腸癌發病和發展過程中的表觀遺傳、基因組變異、miRNA、信號通路和新的發病機制。團隊亦在國際上揭示了多種大腸癌無創診斷的生物標記,建立大腸癌無創診斷平台,並領導亞太區大腸癌篩查,制定篩查指南。研究成果在Lancet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GutCell Research等期刊共發表SCI論文181篇,引用超過4,600 次。
     

  •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李剛教授 ─「血管神經化組織工程骨構建及其成骨相關機制研究」

    骨缺損是骨骼間出現較大的間隙,由創傷、感染、腫瘤切除或先天性疾病等因素形成。利用組織工程骨的修復方法可取代傳統的自體或異體骨移植,大大減少出現併發症或排斥反應的機會。然而,應用大塊組織工程骨修復大段骨缺損時,其核心部位往往因缺血而壞死。李剛教授與第四軍醫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攜手合作,成功構建血管化組織工程骨,可促進靈長類動物的骨質生長。研究團隊亦首次證實植入血管和感覺神經能促進骨質生長和神經接合。有關研究成果為構建組織工程骨制訂標準流程,並為臨床實驗和應用奠定了全面的基礎。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藍輝耀教授和研究助理教授鍾志剛教授 ─「TGF-beta/Smad信號調控腎臟纖維化的機制及靶向治療作用」

    腎硬化或纖維化可引致器官惡化,是末期慢性腎病的常見病變。中大研究團隊發現TGF-beta/Smad信號蛋白是腎臟纖維化的關鍵因素,深入研究和闡明了纖維化機制、各信號蛋白的特性及其對腎臟炎症和纖維化的作用,並致力將研究成果帶到臨床應用,包括建立超聲微泡-Smad7基因治療法、開發以Smad3-microRNA為導向的靶向抗纖維化治療等。此外,研究更發現中藥常見的柚皮素和積雪草酸能對抗TGF-beta /Smad信號引起的腎臟纖維化,為中國傳統醫藥提供科學依據。
     

  • 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教授和兩位副研究員陳旻博士胡明遠博士 ─「面向地理實驗的虛擬地理環境理論與方法研究」

    在地理學研究中,地理實驗一直是解決地理問題的最佳方法之一,對推動地理學發展至關重要。由林琿教授領導,中大與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裝甲兵工程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所有研究員都曾是林琿教授的學生或中大團隊成員)原創性地提出構建與現實世界對應的虛擬地理環境(VGEs),集成了地理數據、地理過程模型、地理協同分析與虛擬環境模擬技術,發展出「虛實結合」的地理實驗方法,用以開展多維、多尺度的地理實驗及模擬,提升實驗地理學的功效。該項研究獲「GIS之父」Roger Tomlinson博士譽為「極大推動了地理信息科學的發展」,國家自然基金委亦將「虛擬地理環境與增強現實」列為資助方向之一。
     

  • 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 ─「肺癌研究的個體化治療」

    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大部分病人在癌症後期才被發現患病,故生存期一般甚短。近十年來醫學界發展基於病人基因的個體化治療,大大改善治療效果。莫樹錦教授領導的多個國際研究,進一步確立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其IPASS研究更是首次證實分子標靶療法(Gefitinib)對上皮因子受體(EGFR)變異病人的治療效果比傳統化療更佳,被視為肺癌治療的劃時代研究。有關論文自2009年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後,被引用超過2,000次。莫教授去年在同一期刊刊登的另一項研究,確認了抗癌藥crizotinib在ALK陽性肺癌病人第一線治療上的角色。這些重要發現讓所有肺癌病人按測試EGFR及ALK變異情況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電子工程學系教授許建斌教授、系主任曾漢奇教授、博士後研究員陳琨博士程振洲博士萬茜博士,以及前博士生王肖沐博士田曉慶博士 ─「石墨烯晶體管及其光電探測器的界面工程研究」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單原子厚的二維材料,對周圍環境有著極高的靈敏度。許建斌教授領導科研團隊與暨南大學合作,利用石墨烯製作出異質結光電探測器,在室溫下具有很寬的光譜探測範圍。這項突破性的實驗進展,有望實現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的中紅外新一代光探測器,並可廣泛應用於環境與生物醫學領域。團隊又成功研發以多環芳烴(一種空氣污染物)為原材料,以獨特的合成方法製造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更重要的是,在整個石墨烯製造、轉移和界面修飾等過程中,所研發和採用的關鍵技術可應用到其他新型的層狀二維材料中,實現基於二維材料的全新電子與光電器件。
     

  • 物理系助理教授徐磊教授 ─「複雜系統中場效應誘導的湧現現象及其物理機制」

    複雜系統是一門重要的科學研究領域,涵蓋範圍甚廣,包括通訊網絡、物流網絡、神經系統,以至整個人類社會都可看作複雜系統。徐磊教授與復旦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的不同研究小組合作,從統計物理的角度探討複雜系統中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他們如何在外界刺激下引發整個體系的集體行為。徐教授利用複雜膠體體系及皮克林乳液系統展開研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皮克林乳液液滴振盪合並模式,並闡明了膠體系統的低頻準局域振盪模式的物理機制。這些研究成果對很多重要領域如石油開採、藥物輸運、玻璃化轉變及擁塞現象等可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管兼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黃家星教授 ─「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風險評估與防治優化新策略」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中國成年人致殘的重要病因,而且具有高復發風險。在過去19年,黃家星教授與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就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流行病學、臨床預後和復發風險,以及優化治療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證實對高復發風險的輕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短程、早期和優化的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關研究成果共發表SCI論文81篇,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irculation等國際頂尖醫學雜誌;其中關於輕型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研究結果被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指南引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簡介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是國家教育部設立的科技專項獎,對象為全國的高等院校,2009年開始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的直接推薦,授予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專利技術實施等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自然科學獎嘉許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內取得的發現、闡明自然現象、特性和規律的科學研究成果;科技進步獎則嘉許在自然科學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大於國家教育部頒發的2014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中共獲八項殊榮。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右)向中大頒授證書,由校長沈祖堯教授代表領獎。

中大於國家教育部頒發的2014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中共獲八項殊榮。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右)向中大頒授證書,由校長沈祖堯教授代表領獎。

 

一眾獲獎中大學者與嘉賓及同事合照。

一眾獲獎中大學者與嘉賓及同事合照。

 

李魯教授(右)頒授證書予沈祖堯教授(左三)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右)頒授證書予沈祖堯教授(左三)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左)頒授證書予藍輝耀教授(中)及鍾志剛教授。

李魯教授(左)頒授證書予藍輝耀教授(中)及鍾志剛教授。

 

李魯教授(左二)頒授證書予林琿教授(右二)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左二)頒授證書予林琿教授(右二)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左)頒授證書予莫樹錦教授,由其母親何奕姒女士代表接受。

李魯教授(左)頒授證書予莫樹錦教授,由其母親何奕姒女士代表接受。

 

李魯教授(左二)頒授證書予許建斌教授(左三)及其研究團隊。

李魯教授(左二)頒授證書予許建斌教授(左三)及其研究團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部副秘書長盧世雄先生(左)頒授證書予李剛教授,由李郁偉教授代表接受。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部副秘書長盧世雄先生(左)頒授證書予李剛教授,由李郁偉教授代表接受。

 

盧世雄先生(左)頒授證書予黃家星教授。

盧世雄先生(左)頒授證書予黃家星教授。

 

盧世雄先生(右)頒授證書徐磊教授(中)。

盧世雄先生(右)頒授證書徐磊教授(中)。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