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3月31日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研發早期老人癡呆症評估工具

2010年3月31日
分享
列印

(圖1)

(圖2)

陳瑞燕教授

在香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有百分之四受老人癡呆症影響,即一百位長者中便有四人患有此症,而患者的比率亦因年齡增長而提高。早期老人癡呆症的病徵主要是近期記憶失常,但有別於正常長者的記憶衰退。然而,一般的表面觀察及臨床訪問難以將兩者區分。所以,很多老人癡呆症患者到了中後期出現各種顯著病徵,包括情緒不穩、失去大部分認知功能如認路、說話、認人等能力後,才得到確診。

國際醫學界公認臨床腦功能心理評估(Clinical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為分辨早期老人癡呆症的可靠方法,準確度達八成以上。然而用以評估中國人的同類工具卻甚為缺乏。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心理學系教授兼心智綜合復康中心總監陳瑞燕曾於美國加州大學老人癡呆症研究中心工作十多年,自1997年回港後致力發展本土化的腦功能評估,其中「香港文字記憶學習測試」(簡稱「香港記憶測試」) (圖1) 能有效判辨早期老人癡呆症。

「香港記憶測試」是本港唯一本土研發的中文記憶測驗,具十多年科研實證,相關研究已在國際權威醫學及科學期刊中廣泛發表,包括Nature、Archives of Neurology及Cancer等。這是本港醫學界應用最廣的記憶測試之一,各大公立醫院都用以評估病人的記憶能力,其短暫回憶指數可有效分辨早期老人癡呆症病患者及正常長者──測試對象須學習一些文字三次,再在十分鐘及三十分鐘後覆述,一般長者能憶及七成,而早期老人癡呆症病患者則只達一成左右(圖2)。此指標能準確分辨八成以上的早期老人癡呆症患者。

另外,中大獲得美國心理評估資源有限公司(PAR Inc)特許出版美國一項最廣泛應用的Dementia Rating Scale (癡呆症衡量表)的中文版。陳瑞燕教授做了多項研究,比較美國及香港的老年人,發現有相當的文化差異,例如中國長者一般比西方長者記憶力較弱,因此不可以直接將英文工具應用於中國人,而需要有本土文化的常規數據。此量表雖然可有效分辨中期老人癡呆症,但對早期患者的評估效用則不顯著。

總括而言,「香港記憶測試」應用於評估早期癡呆症,而「癡呆症衡量表」則應用於評估中至晚期癡呆症,兩者相輔相成,且具有臨床實證,一般受過培訓的醫務人員如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等都可以應用。本港主要的公立醫院都採用這兩種評估工具,至於現在坊間流傳一些非正規的評估方法,市民則應小心選擇。



(圖1)

(圖1)

 

(圖2)

(圖2)

 

 

陳瑞燕教授

陳瑞燕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