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8月20日

中大團隊提出以生物信息方法重新定位藥物 抗炎降血脂藥或能治精神病

2017年8月20日
分享
列印

蘇漢昌教授和他的團隊比較精神病及藥物的表達圖譜,分析藥物潛在效用

將特定藥物的表達圖譜,與目標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結果的表達圖譜,作反向比對,研究團隊可以了解該藥物對目標疾病的效用。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蘇漢昌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部分非精神科藥物,可用於治療精神病。他們提出以生物信息分析方法,透過分析表達圖譜,把七種主要精神病的基因排序變異和1,309種不同類型藥物的表達特性作比對,製作了一個可以藥物清單,當中部分藥物可重新定位作治療精神病。蘇教授及其團隊希望此方法日後能套用在其他疾病,尤其是為一些治療方法較少的疾病,提供更多藥物選擇。相關研究文章已刊登於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

基因圖譜技術一日千里,當中「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最為迅速,這項技術可以找出人類基因組內序列變異,是醫學界了解成因複雜的疾病之主要方法。醫學界至今進行超過3,000 項GWAS研究,覆蓋過百種複雜疾病,但甚少研究成果應用於藥物開發,此項研究正好彌補不足。

比較基因表達圖譜以分析藥物潛在效用

研究團隊先分析GWAS數據,抽取誘發七種主要精神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鬱症、重性抑鬱障礙、焦慮症、認知障礙症、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以及自閉症) 的基因變異,然後估算該病症的表達圖譜。之後將病症的表達圖譜,與在公開資料庫取得的1309種藥物的基因表達圖譜作反向比對,最終鑑定出一些可以重新定位、有機會用於治療精神病的藥物。例如阿士匹靈、「氧合酶-2」抑製劑等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在研究中被列為有效抑制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藥物;而部分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亦可能有助於控制躁鬱症。不過研究團隊強調,相關藥物必須經過臨床驗證才能用於治療精神病。

根據中大精神科學系、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和醫院管理局在2010至2013年進行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顯示,大約一成三的華裔成年人患有精神障礙,顯示精神病是公共醫療體系一個沉重負擔。蘇教授表示:「過去二十多年,精神科領域的藥物開發停滯不前,我們希望透過重新定位藥物,為精神病以及其他治療方法較少的疾病,提供更多藥物選擇,減省新藥物之研發時間和成本。另外,此方法亦有助研究中藥,以及其他藥理或靶點不明確藥物之療效。」

研究團隊希望是次研究可以為利用人類基因組數據研發藥物,以及藥物重新定位的工作開闢一條新路徑,亦期望是次研究所篩選的藥物,可供醫學界參考及作進一步測試,以發展出新類型的療法。



蘇漢昌教授和他的團隊比較精神病及藥物的表達圖譜,分析藥物潛在效用

蘇漢昌教授和他的團隊比較精神病及藥物的表達圖譜,分析藥物潛在效用

 

將特定藥物的表達圖譜,與目標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結果的表達圖譜,作反向比對,研究團隊可以了解該藥物對目標疾病的效用。

將特定藥物的表達圖譜,與目標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結果的表達圖譜,作反向比對,研究團隊可以了解該藥物對目標疾病的效用。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