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7月30日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開創無創性產前檢查揚威海外首位華人奪美國臨床化學協會科研大獎

2012年7月30日
分享
列印

盧煜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兼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教授最近獲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和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NACB)頒發傑出研究獎,以表揚盧教授開創的無創性產前檢查在臨床化學研究領域上的重要貢獻。過往曾有兩名諾貝爾得獎者獲此殊榮,而盧教授是首位獲獎華人。盧教授的獲獎,進一步肯定中大卓越的科研成就,以及在創新科研的領先地位。 

盧煜明教授對獲獎深感榮幸和高興:「科研是團隊努力合作的成果,我衷心感謝我的團隊多年來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也要感激太太在我漫長的科研路上,給予無限支持和鼓勵。」

1997年,盧教授與科研團隊率先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胎兒的DNA,為無創性產前診斷開創了嶄新的研究領域。過去十五年,盧教授證實透過分析母體血漿裏胎兒的DNA分子,可作產前診斷及血型基因定型。 

盧教授及其團隊一直努力不懈,去年更推出了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的臨床服務,名為「敏兒安T21」,以分子計量及基因測序技術,檢測胎兒有否不尋常的染色體。隨著研究成果獲世界各地其他團隊驗證和支持,並對其高度精確的特質予以肯定,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已於2011年底率先在香港和美國臨床應用。

唐氏綜合症的傳統產前診斷方法一般是透過入侵性程序,如羊膜穿刺及絨毛取樣,直接從胎兒獲得遺傳物質作分析。但當中有0.5%至1%的孕婦會因為接受入侵性檢測而導致流產。相反,以無創性測試分析母親血液內的胎兒DNA,便可免除孕婦因受入侵性檢測而流產的風險,不單能提高產前檢測的安全,亦減低孕婦及其家屬的心理壓力。展望未來,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將會在世界各地愈見普及,令全球孕婦受惠。 

AACC是非牟利的專業人員組織,成員包括近9,000名臨床化學界的專家,致力透過教育及出版刊物,提升臨床實驗服務,以改善全球公共衞生及治療質素。NACB傑出研究獎於1973年成立,至今共有42位專業科研人員獲獎。盧煜明教授早前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AACC周年會議上獲頒獎項。



盧煜明教授

盧煜明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