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舉辦「保障市民健康: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地球保源行動)今天(1月30日)在灣仔香港小童群益會總部大廈舉辦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之「保障市民健康: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論壇,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專家就「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分享意見及觀點。論壇吸引了超過80名來自公營部門、私營機構、各區學校和大專院校等人士出席並參與討論。
是次「保障市民健康: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論壇邀得環境保護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政策)何德賢先生擔任主題演講嘉賓,其他嘉賓講者包括世界綠色組織政策倡議經理黃俊賢先生和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名譽臨床教授余德新教授,並由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健枝教授擔任論壇主持。
何德賢先生於論壇上表示,環境保護署沿用多年的「空氣污染指數系統」源自美國,2008年,環保署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專家,針對該系統沒有考慮不同空氣污染物的共同效應,及未能反映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等限制,作出硏究及建議。環保署其後接納專家小組建議,於2013年底以新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取代原來系統;新系統的特點是提供更適時的數據,加快反映空氣質素的變化,以及通報不同空氣污染程度可能引致的短期健康風險,提醒公眾在空氣污染較高時採取預防措施,以保障健康。當被問及有什麼因素導致元朗、屯門、東涌等區污染較為嚴重,何先生指出,這些地區位於香港西北邊陲,當珠三角吹微弱北風或西北風時,香港和廣東所排放的空氣汚染物便會積聚,影響空氣質素。政府會進一步加強與廣東省的合作,改善區域性污染情況,本地方面,亦會於年內陸續推出新措施,例如訂立更高標準,控制船用輕柴油的含硫量。
在問答環節,多位與會者就「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發言及提問,與各位講者進行更深入的分享及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Gaia)
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港幣七千萬元,於2012年推出一個為期五年的社區參與計劃──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透過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及與學校和非政府機構結成「減碳伙伴」,促進社區環境保育及可持續發展工作,協助香港締造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將來。
「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是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近年社會各界對香港環保發展日益關注,政府積極探討多項政策,力求改善環境問題。地球保源行動每季就不同議題舉辦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和公眾一起探討香港及全球的環境及氣候問題,藉此開拓環保新思維,尋求解決方法。
另外,地球保源行動成立的「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予公眾,展出香港著名探險家李樂詩博士多年來在「三極」(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所搜集的珍貴資料和照片,以及中大在環境、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多項創新研究,並介紹馬會對改善香港環境的支持、參與和貢獻。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的資訊,請瀏覽www.cuhk.edu.hk/ga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