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8月10日

中大太空所支援政府部門處理塑膠粒

2012年8月10日
分享
列印

8月8日漲潮情況以及收集膠粒位置(紅圈示)

8月8日退潮情況以及收集膠粒位置(紅圈示)

潘家禕教授(右一)領導研究小組成員現場採集海洋環境參數,調查香港的近岸海域環境。

上月二十三日的十號颱風韋森特為香港帶來的影響至今仍未結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顯示,當日被暴風吹至墮海的150噸聚丙烯塑膠粒,經政府部門及義工連日來的清理,截至本月8日仍有超過一半膠粒尚未撈獲。雖然膠粒本身無毒性,貨主中石化亦已承諾會撥款一千萬元打撈,但膠粒吸入海水毒素後會變為毒膠粒,問題引起全港關注。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中大太空所)潘家禕教授利用新開發的海洋環境服務系統協助支援此次清理行動。此系統運用數值預報技術,可快速預報本港周邊海域的潮流和海浪環境,預測本月7日至12日的海水流速、流向。系統計算出的潮汐漲退時間與天文台在香港南部錄得的潮汐時間一致。潘教授指出,膠粒漂移方向會受海流和潮流的控制,通過監察海表面流場的變化,可預測出膠粒所在及將會出現的位置。未來數日,潘教授將會更新海流的預測結果,並對膠粒漂移及擴散進行預測。

太空所已將數據送至天文台及海事處,以協助作進一步協調及補救措施。太空所會於未來數周與政府單位保持聯絡,冀將塑膠粒對本港養殖業及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減至最低。如有與膠粒相關的最新資料,太空所亦會盡快作出更新。

由潘教授負責的「近海海域海洋動力環境精細化預報系統的開發」項目,獲香港創新與科技基金(Hong Kong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  ITF)資助,能夠準確預報本港近海的各種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為有關政府部門在海洋環境保護、預防及應付海洋災害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



8月8日漲潮情況以及收集膠粒位置(紅圈示)

8月8日漲潮情況以及收集膠粒位置(紅圈示)

 

8月8日退潮情況以及收集膠粒位置(紅圈示)

8月8日退潮情況以及收集膠粒位置(紅圈示)

 

潘家禕教授(右一)領導研究小組成員現場採集海洋環境參數,調查香港的近岸海域環境。

潘家禕教授(右一)領導研究小組成員現場採集海洋環境參數,調查香港的近岸海域環境。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