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3年10月15日

中大太空所研究生赴聯合國實習載譽歸來

2013年10月15日
分享
列印

IDD王克然處長(右二)與太空所實習生合照。

香港順龍仁澤基金會蔡伯勵主席(前中)、劉世鏞先生(前右)和太空所林琿所長(前左)與部分赴聯合國實習的太空所博士生合照。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八名研究生林天鵬、孫貴博、張春曉、張洪生、車偉濤、張帆、范紫婧和魏銘,在香港順龍仁澤基金會的贊助下,於本年2月至8月完成在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信息通信技術與減災司(IDD)的實習工作。他們以虛心好學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協助IDD完成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災害預警和風險管理的信息系統研發工作,獲得IDD與ESCAP其他部門官員和工作人員的高度評價,並希望太空所能持續選送學生參與聯合國的實習計劃。 

亞洲與太平洋地區有六十多個國家,面臨多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尤以熱帶風暴與地震最為嚴重。然而,由於部分國家發展緩慢,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為薄弱,聯合國需要對這些欠發達國家提供及時的支援。將發達國家的防災經驗總結並普及給欠發達國家,是太空所實習生在IDD進行的重要任務之一。 

實習期間,太空所研究生發現IDD的數據管理方法大多基於電子表格與文本數據庫,所做的數據分析亦未能有效評估各類災害與人類社會的地理空間關係和影響。實習生們獲聯合國官員的支持,利用所學到的衞星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知識,將IDD現有的數據製作成各種災害風險管理案例,提供嶄新的應對災害風險的管理方法。同時,實習生亦向聯合國工作人員介紹世界各大氣象組織的衞星遙感科學數據庫的訪問和使用方法,協助他們更有效地處理來自欠發達國家的緊急求助。 

ESCAP是聯合國在亞太地區最大的分支機搆,工作人員和實習生來自世界各地,使該處成為融匯各種不同文化的平台。是次赴聯合國實習,太空所的研究生與其他各國參與實習的志願者融洽相處,加深了對各地不同文化習俗的認識,對自己的未來學術發展乃至人生方向也更為明確。例如,地球系統科學碩士班的魏銘同學在發表亞洲公路網和鐵路網的連接性與可達性GIS分析報告後,贏得在場ESCAP減災司與交通司工作人員的熱烈讚賞,讓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研修專業的廣闊前景,以及聯合國對於整個世界的重要意義。 

有關中大太空所的地球系統與地球信息科學人才培訓計劃 

由於IDD的工作與災害預警和防治緊密相關,急需具有結合地球系統科學與地球信息科學專業背景的人才。中大太空所於2000年(前稱地球信息科學實驗室)成為IDD衞星減災工作組香港聯絡處之後,開始將人才培訓的模式從側重空間信息技術型轉變為以地球系統科學與地球信息科學的複合型人才為主,並於2005年成立地球系統與地球信息科學學部,在香港率先開設這學科的研究生課程。IDD實習計劃為太空所的研究生培訓計劃提供了最佳的檢驗平台,也為改進學部的課程和教學提供客觀參考,實現太空所在人才培養方面兼顧科學技術與社會人文關懷的辦學理念。太空所的人才培訓計劃還包括建立空間信息技術的國際網絡來保護地球環境,通過各種國際交流活動,讓年輕一代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儕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IDD王克然處長(右二)與太空所實習生合照。

IDD王克然處長(右二)與太空所實習生合照。

 

香港順龍仁澤基金會蔡伯勵主席(前中)、劉世鏞先生(前右)和太空所林琿所長(前左)與部分赴聯合國實習的太空所博士生合照。

香港順龍仁澤基金會蔡伯勵主席(前中)、劉世鏞先生(前右)和太空所林琿所長(前左)與部分赴聯合國實習的太空所博士生合照。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