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I‧CARE博群電影節「光影行李箱」 破天荒露天放映 經典菲林電影重現校園多場精選電影及映後座談會啟發師生
繼「博群花節」及「博群書節」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I‧CARE博群計劃將於今年春天舉辦「博群電影節」,由3月18日起一連三週在校園放映26齣精選電影,並邀得多位電影監製、導演及影評人等嘉賓主持映後座談會,包括魏德聖、黃修平、關本良、楊雅喆、馮家明、陶國璋、李偉才、Matthew Torne等,與師生細說電影與人生。活動將破天荒在新亞書院圓形廣場及伍宜孫書院中央庭園作露天放映,更將播放經典35mm菲林電影,還有通宵放映的影友馬拉松夜,為中大人帶來全新的電影體驗和難忘回憶。
「博群電影節」策展人為中大藝術系畢業生(1995年)、影評人馮家明;前中大電影學會會長、中大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曾慶宏;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教授;以及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朱順慈教授。四位策展人希望透過「博群電影節」,讓生於互聯網及影像氾濫時代、習慣看Youtube及視頻網站的學生放慢腳步,感受大屏幕上的電影為生活帶來的情感及啟迪,以及跟參與電影或受其感動的人近距離交流,把喜愛的電影及感受放進各自的「光影行李箱」,滿載而歸。
「博群電影節」精彩節目包括:
開幕電影《KANO》
台灣電影《KANO》是圍繞棒球文化的熱血故事,二月底在台上映,票房已突破新台幣1.2億元。《KANO》在香港的首映將會在中大新亞書院圓形廣場露天舉行,作為「博群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電影談信念、談堅持,《KANO》的監製魏德聖更會出席映後座談會,談談這部帶根帶土的電影。
35mm菲林專場
中大邵逸夫堂是本港絕無僅有能放菲林影片的大型劇院之一。在光碟還未出現的八十年代,不少中大的學生團體經常在邵逸夫堂舉行電影籌款,最高紀錄是在一個學年播放了51套電影,更是不少電影的首映場地。那台快將退役、見證過幾代中大人的成長的菲林放映機,將於「博群電影節」中播放《戀戀風塵》、《乘著光影旅行》、《半邊人》、《下一站天國》,讓師生回顧數碼影片欠缺的味道。《乘著光影旅行》是有關台灣著名電影攝影師李屏賓的故事,導演關本良先生將於映後座談會談攝影師的人生。
影響沈祖堯和黃修平的同一齣戲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及《狂舞派》導演黃修平將分享《暴雨驕陽》(Dead Poets Society)這部戲對他們的影響,同晚亦會播放這兩齣戲。電影節還有多場講座,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盧思騁先生談Berkeley in the Sixties (中文譯名:柏克萊風雲)如何影響他成為今天的環保領袖;《違章天堂》、《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先生,以及《未夠秤》(Lessons in Dissent)導演Mr. Matthew Torne的分享;還有科普、科幻作家李偉才博士談《V煞》(V for Vendetta);馮家明先生談《大理石人》(Man of Marble);陶國璋博士談《下一站天國》。
「博群電影節」策展人的話
博群大講堂召集人、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教授道:「同學要看電影,要麼在電腦上看,要麼去胡忠圖書館躲起來一個人看。但我們都知道,電影這回事,一個人看,和一群人看,完全是兩種味兒。於是,我就想,如果能辦一次電影節,讓喜歡電影的中大人,走在一起盡情看一堆大家喜歡的電影,那該多好。」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朱順慈教授表示:「電影作為藝術,雕刻時光,編織意義,說情可以動人,明志可以深刻,上乘的電影為我們打開一扇窗,探看創作人呈現的世界,回頭檢視自身,讓對話在戲內戲外發生,讓有涯的生命經歷更多的可能。」
馮家明大學時開始寫影評,作品散見於《明報》、《電影雙周刊》及《信報》等,1993年至1997年在《年青人周報》撰寫電影專欄。歷年來在百老匯電影中心、電影節、中學及大專學院主持電影講座及課程,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及電視學院。馮家明表示:「我們希望為中大師生選映精彩好片。現在的片目,有劇情片、紀錄片,有香港、美國、中國、日本以至波蘭的作品;有些是話題新作,有些是昔日經典,有些特別動人,有些很具啟發性,有些是被遺忘的好片,有些以『大學教育』為題。我們還安排了連場座談會,對成長、教育、志向、信念、公義、抗爭、死亡、暴力……無所不談,這才是大學電影節的真正意義!」
曾慶宏19歲開始於報章撰稿,曾為《明報星期日生活》及《Milk》專欄作者,現主要研究華語獨立電影導演。曾獲M21第二屆華人青年短片大賽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他說:「博群辦電影節盼能讓中大人有機會透過大銀幕認識到可能會改變他一生的電影。行李箱象徵著一趟青春之行,日後它也許會變成上班的公事包,但曾盛載著的汗與淚,會化成光與影永遠活在我們的心深處。」
博群計劃臉書群組及網頁:
博群大講堂簡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計劃,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勵同學在老師的協助下,走進社群,親身體會香港、內地和世界不同地區的社會問題,並深入探索和討論,從而找出解決辦法。博群大講堂是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透過邀請傑出講者與中大師生切磋思想、砥礪人生,致力培養學生的公民美德和參與精神,為改變世界帶來新意念和新動力。
中大衷心感謝下列人士 / 單位的慷慨捐贈,使I·CARE博群計劃得以順利開展:周大福慈善基金、旭日集團、TYW Holdings Corporation王培麗博士、一九七六年崇基畢業生伉儷、陳志海先生、陳力旋先生經Goldman Sachs Gives捐贈、陳瑞球博士、銅鑼閣、張李蘇女女士、徐福全教育及慈善基金、富邦航運有限公司、回報社會助學計劃、恒生銀行、香港順龍仁澤基金會有限公司、羅國雄先生、利希慎基金、梁英偉先生、莫禮恩暨各親友 (《超越時空的挑戰》新書銷售收益)、奧林巴斯香港中國有限公司、黃桂林何慧瑜伉儷、香港全人藝術發展協會楊詠欣女士 (中大校友)。
請按此瀏覽更多活動照片:
https://www.cpr.cuhk.edu.hk/tc/events_recap_detail.php?1=1&id=1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