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舉辦「健康校園論壇」推廣跨界別身心健康計劃
及早加強學童抗逆力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下稱「中心」)日前舉辦「健康校園論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教授、2024年巴黎奧運女子個人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小姐、健康促進學校諮詢委員會主席龐愛蘭女士,以及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先生擔任是次論壇的主禮嘉賓。
調查顯示健康生活習慣和自我效能感 或對初中時期培養抗逆力起關鍵作用
中心總監、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在論壇上,報告其研究團隊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團隊在本學年對香港中一至中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了1,704名學生的回應,其中43%為男性;近半(43%)為中一學生。研究以心理韌性量表(Mental Toughness Scale,MTS)評估學生的心理韌性,又稱抗逆力[1]。
結果顯示,抗逆力與生活習慣及自我效能感[2]相關的因素掛勾,這些因素包括「身為男性」、「自覺身體較健康」、「每天吃早餐」、「運動量達到標準」、「平日看電視或視頻的時間少於兩小時」、「平日玩電子遊戲的時間少於兩小時」、「平日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少於兩小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以及「健康素養有所改善」。此關聯意味著健康生活習慣及正向思想,對於在中學教育初期培養青少年抗逆力至關重要。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學生升至高年級,抗逆力呈下降趨勢,中一學生的MTS得分為47,中四學生則下跌至45。
建議政府、學校和社區合作 多角度提升學生抗逆力
研究團隊建議學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和活動,讓他們有機會發揮所長和接受挑戰。學生在完成各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培養解難和與人合作的技巧,將來遇到重大難關時亦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去應對,這些經歷亦將幫助學生他日坦然面對得失和輸贏。此外,學校亦應為學生提供完善的精神健康教育和支援服務,定期舉辦活動,教導學生遇到心理困擾和適應問題時的應對策略。
多位論壇嘉賓分享健康校園的政策、各持份者的角色及未來展望。蔡若蓮博士表示︰「加強同學的身心健康,培養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各種考驗和轉變,是教育局與學校的共同目標。我們透過《4Rs精神健康約章》、價值觀教育等途徑提升同學的精神健康,強化抗逆能力,未來會繼續加強跨部門及跨界別的合作,協助學校善用校外及社區資源,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正面的成長環境。」
林正財醫生在論壇上表示希望社會各界及教育工作者能夠為社會及學校創造環境,幫助學生培養內在力量,遇到挑戰時能夠主動應對、在壓力下保持堅韌。
林文健醫生表示︰「為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感謝教育局支持,衞生署推行『全校園健康計劃』,參考世界衞生組織所倡議的《健康促進學校框架》,協助參與學校逐步成為『健康促進學校』。衞生署會為每間參與學校編製年度『一校一健康報告』,建議針對校本措施促進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他促請大家以「全校園‧齊健康」為共同目標,一同建立「健康促進學校」,助力學生跨越重重挑戰,飛向身心健康的璀璨未來。
龐愛蘭女士在星級對談環節上表示抗疫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種可以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強化保護網絡同樣重要,家長與教師應定期傾聽學生需求,並專注於學生的優勢設定階段性目標,以增強其自信心。提供多元活動的機會,不僅可拓展國際視野,亦能提升學生的適應力。她分享道:「抗逆力如同肌肉,需要持續鍛鍊,方能打造健康且自信的成長環境,使學生在面對挑戰時展現韌性。」
江旻憓小姐表示︰「我希望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能夠更加重視運動,以促進身心健康,因為運動可體現甘苦與共、抗逆力和希望。劍擊讓我了解到自己比想像中更強大,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力量。通過運動,我們學會欣賞堅持不懈、體育精神和團隊合作,以及全力以赴做最真實的自己而獲得最純粹的快樂,這些都比獎牌更重要。」
黃至生教授補充說:「今年大會主題為『跨越挑戰.飛向未來』。我們希望學生在專注學業之餘,亦能夠在失意時保持情緒穩定,以堅韌的態度來應對困難,從經驗中學習和成長,以積極的心態跨越障礙。我們亦會持續推行健康推廣活動,分析學童身心健康方面的狀況和趨勢。同時,我們會繼續與各重要持分者保持聯繫,共同探討促進學童健康的策略,增強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1] 美國心理學協會於2012年將抗逆力定義為「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重大壓力源,展現出良好適應的能力」。
[2] 「自我效能感」指「對於自己可以完成特定目標的信念」。

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左二)、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教授(右一)、中大醫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黃至生教授(左一)頒發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健康大使委任狀予江旻憓小姐(右二)。

客席主持及健康促進學校諮詢委員會主席龐愛蘭女士(左)與2024年巴黎奧運女子個人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小姐(右)分享如何從容面對及克服困難,提升抗逆力。龐女士強調「從做中學」及「體驗學習」的策略有助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服務學習」則有助建立自信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