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3月21日

中大舉辦「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暨數碼學術研究室開幕典禮

2016年3月21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黎志潻教授,以及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

「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用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展示珍貴道教經籍、科儀文本、錄像和數位博物館。

一眾嘉賓蒞臨「數碼學術研究室開幕典禮」,包括:(左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教授、中大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以及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

通過中大圖書館數碼學術研究室內的數碼顯示屛參觀「道教數位博物館」的不同廟宇。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五卷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一山房藏板。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頂批金丹真傳》六卷 清傅金銓(活躍於1800-1820)批定,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刻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得主屠呦呦從《肘後備急方》中得靈感,獲可抗瘧疾的「青蒿素」。(圖示《肘後備急方‧治瘧病方‧青蒿素》卷三 葛洪[283-343]著,清粵東儒雅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與大學圖書館日前舉行了「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暨數碼學術研究室開幕典禮。大學圖書館亦在典禮上正式推出「香港中文大學數碼典藏」與「道教經典文庫」。主禮嘉賓包括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以及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 

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 

為了讓讀者認識歷史上的道教經籍和現實中的道教文化,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與大學圖書館由即日起至本年7月30日共同舉辦「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展出大學圖書館所藏的珍貴清代道教經籍,包括:《重刊道藏輯要》(光緒三十二年[1906]刊本及賀龍驤手抄稿)、《性命雙修萬神圭旨》(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梵音斗科》(清雍正年間[1723-1735]四色套印本)、《陰騭文廣義節錄》(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刻本)等,還有香港和澳門道堂正在使用的各種清代版本的科儀文本,以及道教科儀的全景錄像,讓讀者對道教儀式與日常生活和習俗的關係有更深入認識。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早前推出的全球第一個「道教數位博物館」網絡系統,也在是次展覽一併展示。讀者可以使用現場的視聽和觸控設備,進行搜索、定位等實際操作,欣賞數位博物館所藏的各種道教碑刻、廟宇、神像以及科儀。 

「道教經典文庫」與「香港中文大學數碼典藏」 

為提升館藏的學術研究價值,並方便道教研究者的使用,中大圖書館特別將館藏的清代道教經籍全部掃描及數位化,建立了「道教經典文庫」,作為中大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數碼典藏」的項目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數碼典藏」(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提供一站式服務平台,讓廣大讀者透過網絡取用由中大圖書館創建及維護的數碼館藏。數碼典藏系統以開源式平台建構,目的是將數碼化館藏嵌入一個單一系統,以全面支援跨格式及跨館藏的瀏覽、檢索及取用,容許開放存取,亦能與其他系統互通,令數碼館藏更容易被搜尋引擎發現。中大圖書館是首間使用此平台發展典藏的亞洲圖書館。 

數碼學術研究室簡介 

數碼學術研究是一種嶄新的研究方法,主要結合數碼工具和方法,如GIS、數據可視化、文本挖掘等,及其他先進的數碼技術進行研究,愈來愈受學術界所重視。 

中大圖書館是全港首間設立數碼學術研究室的圖書館,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設有先進設備的空間,以進行高端的數碼項目,促進創新和合作。數碼學術研究室位於大學圖書館地下,佔地約180平方米。除了各種專為數碼學術研究而設的先進軟件,還安裝了一個巨大的數碼顯示屛,高6.5尺、寬15.9尺,由12組 55寸LED電視屏幕組成,提供超過二千四百萬像素的極高分辨率,適合顯示極大的圖像和探索大數據的研究。數碼學術研究室的設計靈活、易用,使用者可自行將帶來的設備連接桌面上的插座,便可把研究數據和圖像顯示在大屏幕上。大屏幕支援各種設備和顯示模式,適用於研究小組協作,合作教學和學習。



(左起)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黎志潻教授,以及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

(左起)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黎志潻教授,以及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

 

「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用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展示珍貴道教經籍、科儀文本、錄像和數位博物館。

「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用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展示珍貴道教經籍、科儀文本、錄像和數位博物館。

 

一眾嘉賓蒞臨「數碼學術研究室開幕典禮」,包括:(左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教授、中大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以及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

一眾嘉賓蒞臨「數碼學術研究室開幕典禮」,包括:(左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教授、中大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以及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

 

通過中大圖書館數碼學術研究室內的數碼顯示屛參觀「道教數位博物館」的不同廟宇。

通過中大圖書館數碼學術研究室內的數碼顯示屛參觀「道教數位博物館」的不同廟宇。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五卷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一山房藏板。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五卷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一山房藏板。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頂批金丹真傳》六卷  清傅金銓(活躍於1800-1820)批定,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刻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頂批金丹真傳》六卷 清傅金銓(活躍於1800-1820)批定,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刻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得主屠呦呦從《肘後備急方》中得靈感,獲可抗瘧疾的「青蒿素」。(圖示《肘後備急方‧治瘧病方‧青蒿素》卷三  葛洪[283-343]著,清粵東儒雅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得主屠呦呦從《肘後備急方》中得靈感,獲可抗瘧疾的「青蒿素」。(圖示《肘後備急方‧治瘧病方‧青蒿素》卷三 葛洪[283-343]著,清粵東儒雅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