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霍英東遙感科學館今天揭幕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天(9月28日)舉行霍英東遙感科學館開幕典禮,邀得以下主禮嘉賓:捐款人代表霍英東基金會董事霍震霆先生、霍震寰先生及霍震宇先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董建華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先生;國家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呂新華先生,以及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主任郭華東教授,聯同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一起出席主禮。
2005年,中大蒙霍英東基金會慨捐港幣四千萬元,支持成立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第二期工程的科研大樓。大樓與在2005年落成的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相連接,為大學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研究的重鎮,更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衛星遙感研究設施。館內科研人員進行大量有關自然災害的研究及監察工作,以減低天災所帶來的人命及經濟損失,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及素質。此外,科學館亦肩負著教育公眾的重任,致力向公眾推廣地球信息及遙感科學。
為答謝已故霍英東博士對中大的鼎力支持,大學特將該大樓命名為霍英東遙感科學館,並於典禮上為霍英東博士銅像揭幕,以表達中大對霍英東博士及基金會的由衷感謝。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表示:「今天,『霍英東遙感科學館』已經坐落於我們美麗的校園之巔。為紀念霍英東博士勇於進取、愛國愛港、樂於奉獻的精神,我們特別在館內樹立霍英東博士的雕像,藉此鼓勵一代又一代學子奮發學習,探索科學奧秘,努力服務社會,締造優異成績,毋負霍英東基金會與社會各界的厚望。我深信在不久的未來,『霍英東遙感科學館』將會是香港、國內,甚至是世界上一流的科學研究中心。」
捐款人代表霍英東基金會董事霍震霆先生表示:「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是香港唯一的國家級衛星遙感基地,有賴中大的優秀科研人員,在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林琿所長的領導下,我深信中文大學能實現先父的遺願,履行任重道遠的使命,致力於研究有關監測自然災害防治、天然資源開發、人類居住環境規劃等領域,並履行公眾教育的重任,致力向公眾推廣地球信息及遙感科學。」
霍英東遙感科學館位於中大的頂峰,佔地2,090平方米,設有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控制室,收集實時衛星圖像及環境數據,為重點區域編製即時環境監測分析報告。大樓亦設多個研究實驗室,供不同的地球信息及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計劃之用,例如研究人員可在虛擬地理環境實驗室運行空氣污染及其他環境模擬系統;亦可在微波散射測量實驗室內量度不同物質對微波信號的反應,從而在微波衛星圖像中分辨不同地物。大樓同時亦設有一個多功能廳及展覽廳,為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的理想場地。
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中大的五大重點研究領域之一。中大於2005年成立全港唯一的國家級衛星遙感基地——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該所由研究、教育培訓和技術轉移三部分組成,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海洋與海岸帶環境、多雲多雨地區遙感、虛擬地理環境、城市與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統、都市人居住環境分析與模擬、智能交通系統、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以解決氣候變化、污染、能源、災害預警、精準農業等當前全球面對的問題。太空所轄下之地球信息科學研究生學部,獨立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並開設地球信息科學碩士課程和相關的證書課程,培養專家學者;並匯聚地區和全球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合力促進技術轉移。
太空所一直積極就世界各地的大型天災意外作出分析,當中包括: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為進一步了解這次地震的破壞程度,太空所啟動了對「512」四川大地震的受災影響評估網站(http://www.iseis.cuhk.edu.hk/gb/special/sichuan.htm),提供災害地區的地理信息圖及遙感數據,並緊密與國家救災部門合作,協助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此外,本年初墨西哥灣泄漏原油,造成非常嚴重的海洋污染災難。為避免類似事故在南中國海域發生,太空所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了一項對香港周邊海域及南中國海的油污染監測研究,並將研究所得送交國家海洋局有關部門作即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