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11月11日

中大醫學院公佈香港小學教師聲線障礙的普遍率及風險因素

2010年11月11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雅兒醫生、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主管李月裳教授及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師羅家東先生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雅兒醫生示範如何為教師進行聲線評估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一項研究顯示,42.3%的小學教師患有一定程度的聲線障礙。根據最新人口統計數字,香港現時有22,219名小學教師;以此推算,共有9,398名小學老師患有聲線障礙。 

聲線障礙是教師的主要職業病,它影響教師日常工作及表現。聲線障礙不單影響老師的社交、自尊、溝通效果,及日常生活質素,亦對社會經濟帶來沉重負擔。在美國,估計因教師聲線障礙而引致的損失每年達二十億美元,當中包括聲線治療、手術、病假、聘請代課老師及藥物治療所涉及的費用。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在大學的直接撥款計劃資助下,於2008及2009年進行了一項横斷性研究,調查小學教師聲線障礙的普遍率及相關的風險因素。有別於其他單靠問卷訪問老師的調查,此研究結合耳鼻喉及言語治療兩大專科甄別聲線障礙的標準,創本港同類研究的先河,並直接與受訪老師會面作出診斷,故所得的研究結果更客觀全面。 

研究採用多層性抽樣方法,在香港十八區中每區隨機選出一間學校,合共359位教師參與,其中289位為女性(80.5%)、70位為男性(19.5%)。耳鼻喉科醫生為他們檢查喉部,以斷定是否有聲帶病變;言語治療師則為他們作聲線質素評估。研究發現,香港教師患聲線障礙的比率為42.3%,患聲帶病變的佔17.5%,患功能性聲線障礙的則有24.8%,當中87.5%為女性,22.5%為男性。 

分析結果顯示有四大因素導致聲線障礙,包括教師性別、工作是否需要常常唱歌、平均課堂學生人數,以及課堂是否超過35分鐘。據中大研究,女教師與男教師患聲線障礙的比例為2.25:1;需要經常唱歌的教師比不經常唱歌的病發率較低(0.43:1)。另一方面,課堂人數亦是聲線障礙的成因,班房每增加一名學生,教師患聲線障礙的比例會較高(1.06:1);依此推算,如增加五位學生,患上聲線障礙的風險會增至1.34比1,若增加十名學生則為1.8比1。最後,講授課堂多於35分鐘的教師,患聲線障礙的風險比少於35分鐘的教師為高(1.77:1)。 

此外,中大研究顯示,不管教師是否有聲線障礙,他們亦飽受聲線徵狀困擾,其中最常見的是喉乾(46%)、聲帶疲勞(41.5%)及感覺喉部有異物(40%)。患有聲線障礙的教師平均有兩項徵狀,比沒聲線障礙的教師為多;而與聲線障礙有莫大關係的聲帶徵狀為喉部痛症、沙啞及失聲。患聲線障礙的教師的生活質素亦較沒有此問題的為低。 

雖然小學教師患聲線障礙的比率較高,但只有44.7%求醫,當中48.7%看家庭醫生、35.7%找耳鼻咽喉醫生診治、13.5%向中醫求診、7.7%則向言語治療師求助。 

參與研究的教師當中,31.2%的教師曾因聲線問題需請假,在過去十二個月內請假一天至一年不等,平均請假兩天。請假者中,45.5%於研究期間被診斷為聲線障礙,餘下者則未被診斷為聲線障礙,顯示教師即使沒有患上聲線障礙,聲線問題亦會影響他們的工作。這一群教師雖沒有聲線障礙,他們乃屬較高風險的一群,需要跟進以防止日後發展成聲線疾病。 

有見香港小學教師患聲線障礙的情況嚴重,為教育界帶來負面影響,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建議有關方面提供協助,以治理及預防老師的聲線疾病,包括為患有聲線障礙的教師設立聲線復康療程、安排教師及準教師參加聲線護理工作坊,以及為教師進行聲線評估。教師若感到喉痛、聲音嘶啞和教書後失聲,可尋求專業意見,以診斷是否患有聲線障礙。 

查詢︰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電話:2144-5360)



(左起)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雅兒醫生、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主管李月裳教授及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師羅家東先生

(左起)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雅兒醫生、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主管李月裳教授及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師羅家東先生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雅兒醫生示範如何為教師進行聲線評估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雅兒醫生示範如何為教師進行聲線評估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