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工程學院二十周年誌慶推出六大重點發展領域 與社會同邁進
為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二十周年院慶,學院推出六大重點發展領域,即生物醫學工程學、能源工程學、網絡保安、金融工程學、納米科技,以及系統整合—電子與光電子封裝,開創發展新路向,並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學院將增撥資源開辦相關課程,並增聘教研人員,以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亞洲工程學重鎮的領導地位。
國際著名電子工程學學者汪正平教授於2010年從美國返港加盟中大,出任工程學院院長,期望一展抱負,貢獻香港工程教育。汪教授中學畢業後赴美升學,他表示當地很多尖子選修工程學,社會上亦有不少事業有成的人士是唸工程出身的。他期望帶領中大工程學院成爲全球頂尖的工程學院,提供全面的工程學教育,吸引香港的優秀學生入讀,並為有志投身科研的研究生提供精英培訓。
近年,中大工程學院亦積極與中學生接觸,又帶領他們參觀實驗室,以增加他們對工程學課程及前景的認識及興趣。汪教授表示:「工程教育的培訓相當全面,畢業生的出路和前途甚佳。中國國家領導人大多是工程師出身,著名諾貝爾獎得主、前校長高錕爵士亦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學大師。」他又指出國內的高科技產業有很大發展潛力,對工程人才需求甚殷,精通兩文三語的香港畢業生到國內發展極有優勢。
汪教授從事教育多年,深知政府對科技發展的態度和提供的資源,對工程學的發展有直接影響。相對於鄰近地區如國內、日本、台灣和南韓,香港的科技界仍然較落後,因此,汪教授去年與另外四間院校的工程學院院長聯署去信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倡議組織科技發展委員會,專職向行政長官建議及匯報關於科技發展的事宜。
汪教授表示:「透過加強支援科技事業,政府可推動知識型經濟的發展,爲現今這個相對單調、以金融經濟爲主導的社會注入新元素。香港擁有頂尖的工程學院,有能力帶領珠三角地區的科研發展,全面促進高增值的經濟活動,有助解決香港現正面對的經濟失衡和失業問題。」此外,汪教授亦期望帶領學院在工程基礎和應用上的研究,加強與內地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與國家同步發展。
工程學院籌備了多項慶祝二十周年的活動,讓學生、校友和教職員一起回顧過去,展望將來。活動詳情將於稍後公布。
六大發展領域簡述如下:
生物醫學工程學:香港人煙稠密,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目前,醫護人員的培訓和醫學知識的傳授已經相當成熟,醫療科技或儀器上的革新是近年醫學進步的主要範疇。
能源工程學:地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各行各業都尋求提高能源效益的方法。研究生產綠色能源,製作簡化物流程序的程式等都是工程師可為業界開源節流帶來的貢獻。
網絡保安:網上交易和通信日趨流行,互聯網世界帶來方便之餘,亦引伸保安問題,例如國家領袖之間的通信會否有泄露的危機等。因此,當網絡變得愈來愈普及,社會對網絡保安的需求就愈迫切。
金融工程學:香港作爲亞洲的金融中心,工程學科和金融業必須互融發展。金融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必須配以工程學的科學計算,以解決業界的難題。新的研究範疇包括以科學理論計算風險管理、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提供安全準確的電子化交易。
納米科技:納米科技的應用範圍包羅萬有,尤其是可用以更精確完成工程工序和生產更微小的產品。以納米技術研發的新物料,可以代替現有一些對環境有害的物質,有助保護地球生態。
系統整合—電子與光電子封裝:這項技術是將電子組件整合,以生產一些高科技電子產品,例如手提電話、手提電腦,以及所有其他消費品和高效能計算機。學院五個學系皆會參與其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及電子工程學系會負責系統設計;可靠性和熱管理範疇會由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理;生產物流控制為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研究領域;而電子工程學系和信息工程學系則會協助系統正式使用和投入生產。學院積極與珠三角地區數千間廠房合作,並提升其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