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9月3日

中大設計兒童腰圍測量軟尺協助學童評估肥胖

2008年9月3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宋銀子教授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兒科講座教授霍泰輝教授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教授

宋銀子教授

過去20年,肥胖症問題在工業發達及發展中國家日益嚴重,社會需要一套簡明清晰的準則來評估及管理肥胖問題。一般人普遍利用體重指標(BMI)來衡量肥胖狀況(體重/身高²)。成年人的體重指標如超過或等於25,則會被界定為過重;如體重指標超過或等於30,就會被界定為肥胖。然而,這種既簡單又清晰的指引不能套用於兒童身上。兒童的體重指標會隨著年齡不斷改變:嬰兒的體重指標顯著上升,至學前時期兒童的體重指標下降,進而在孩童及青少年時期的體重指標再次上升。因此,兒童的體重指標必須參考與年齡相關的圖表和曲線圖才能量度。

肥胖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如胰島素抗阻、血脂代謝紊亂及高血壓,或統稱為「代謝綜合症」)有著莫大關連。肥胖兒童常患有代謝綜合症,情況往往會延續至成年階段。代謝綜合症又與內腹脂肪息息相關,因此腰圍是一個理想而合乎臨床應用的標準,以量度兒童是否有肥胖的問題。研究證據亦顯示,體重指標及腰圍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在過去10年進行了多項關於兒童肥胖的研究,並對本港兒童的腰圍及體重指標制訂了一套參考標準。系內研究團隊亦證實腰圍及體重指標與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密切關係。訂定腰圍及體重指標的臨界值可有助評估兒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醫護人員每次都需依賴圖表及曲線圖去查核學童是否超標,在執行上實在帶來諸多不便。

在2005/06學年,中大兒科學系8名研究人員在全港中、小學校,抽樣調查了14,842名年齡介乎6至18歲學童的人體測量數據,並分析男女不同年歲組別的詳盡統計數據(見圖表)。根據此等數據,計算出每一歲數組別的腰圍第3、5、10、25、50、75、90、95及97個百分位數。男童的腰圍比相同歲數的女童為大,而且隨著年齡增加,差別亦愈來愈大(差別由6歲的2cm至18歲的6cm)。學童腰圍在第95百分位數被定為臨界值,超過臨界值指該學童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腰圍的指標可有效識別學童患上肥胖及相關病症的風險程度。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兒科學系設計了兒童腰圍測量軟尺,尺上清楚印上不同性別、不同年齡(6至18歲)及相對的腰圍刻度,只需要把腰圍尺沿水平面圍繞在肋骨下緣與髂嵴(即盤骨頂)中間的腰部,則可量度出學童的腰圍有否超標。兒童腰圍測量軟尺有助中、小學校老師及家長了解學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狀況,並省卻用者為學童計算體重指標及翻查參考圖表的不便。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將會聯絡各中、小學校的老師參加「兒童腰圍測量」講座,並經由教協的服務點索取兒童腰圍測量軟尺。至於公眾人士則可由10月15日起,前往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本部富爾敦樓地下「禮品銷售處」購買兒童腰圍測量軟尺,每套軟尺之售價為港幣12元正(查詢電話:2609-7886)。

參與研究的6 至18 歲本港學童的數目及在該年齡組別之體重、高度、體重指標及腰圍的平均值及標準差

性別

年齡*

人數

體重(kg)

高度(cm)

體重指標

腰圍(cm)

6

402

23.9 (4.7)

120.4 (5.5)

16.2 (2.4)

53.7 (5.4)

 

7

520

26.4 (6.1)

125.7 (5.9)

16.6 (2.7)

55.4 (6.6)

 

8

572

29.3 (6.7)

130.7 (5.9)

17.0 (2.9)

56.9 (6.8)

 

9

629

32.7 (7.8)

135.6 (6.0)

17.6 (3.2)

59.5 (7.8)

 

10

627

37.5 (9.6)

141.2 (6.9)

18.7 (3.7)

62.4 (9.1)

 

11

644

41.8 (10.6)

147.3 (7.9)

19.1 (3.7)

64.0 (9.2)

 

12

729

46.6 (11.9)

154.1 (8.6)

19.4 (3.7)

64.6 (9.1)

 

13

657

51.1 (11.3)

161.2 (7.9)

19.6 (3.5)

65.2 (8.2)

 

14

632

54.9 (10.9)

166.3 (6.9)

19.8 (3.4)

66.0 (7.7)

 

15

558

59.1 (12.0)

169.8 (5.4)

20.4 (3.8)

68.1 (8.7)

 

16

579

60.6 (11.1)

170.9 (5.8)

20.7 (3.4)

68.8 (8.2)

 

17

553

61.5 (11.0)

171.9 (5.7)

20.8 (3.4)

69.4 (7.8)

 

18

370

62.3 (11.0)

171.7 (5.6)

21.1 (3.3)

70.1 (7.6)

 

6

377

21.8 (3.8)

118.7 (5.1)

15.4 (1.9)

51.3 (4.2)

 

7

479

24.9 (5.1)

124.2 (5.5)

16.0 (2.5)

53.3 (5.4)

 

8

504

27.8 (6.0)

129.9 (6.3)

16.3 (2.5)

54.6 (5.8)

 

9

590

30.8 (6.4)

135.1 (6.3)

16.8 (2.6)

56.7 (6.0)

 

10

584

35.3 (8.5)

141.7 (7.0)

17.4 (3.1)

58.5 (7.0)

 

11

599

40.1 (9.3)

148.9 (7.0)

19.0 (3.2)

60.2 (6.9)

 

12

750

44.1 (9.4)

153.1 (6.2)

18.7 (3.3)

61.2 (7.0)

 

13

637

47.8 (8.5)

156.2 (5.4)

19.6 (3.1)

62.2 (6.5)

 

14

656

49.0 (8.6)

157.6 (5.4)

19.7 (3.0)

62.3 (6.2)

 

15

600

50.5 (9.1)

158.3 (5.3)

20.1 (3.3)

63.0 (6.7)

 

16

640

50.7 (8.9)

158.3 (5.3)

20.2 (3.3)

63.2 (6.4)

 

17

568

51.4 (9.2)

158.9 (6.7)

20.3 (3.3)

63.5 (6.3)

 

18

386

51.3 (8.1)

158.6 (5.6)

20.4 (2.9)

63.8 (5.6)

* 年齡: 取完整年齡,如6 歲= 6.00-6.99 歲



左起: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宋銀子教授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兒科講座教授霍泰輝教授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教授

左起: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宋銀子教授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兒科講座教授霍泰輝教授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教授

 

宋銀子教授

宋銀子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