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友凝‧友義」計劃傳揚環保、愛與關懷本地及非本地生攜手服務社區獲中大-恒生 I‧CARE博群本地服務計劃全力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第四屆「友凝‧友義」文化交流暨義工計劃日前舉行閉幕典禮,慶祝並回顧過去一年的成果。這項計劃旨在團結本地、內地及海外學生攜手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今年更得到恒生銀行全力贊助,成為中大-恒生I‧CARE博群本地服務計劃的項目之一。本年度的「友凝‧友義」計劃以推廣環保為主題,80位來自不同學系的本地及非本地學生合作為新來港兒童、南亞裔家庭、長者及肢體傷殘人士籌劃各式各樣的服務,受惠人數達200多人,總服務時數更達1,026小時,較去年上升近50%。
本屆的學生服務大使分別來自內地、澳門、台灣、日本、南韓、印尼、瑞士、芬蘭、美國及尼日利亞等地,他們為不同的受助對象舉辦興趣班、郊遊、遊樂會等活動。學生在服務前接受一系列包括義工導向以及環保意識的整合訓練,並把訓練所得發揮在社會服務中。
閉幕典禮由中大副校長霍泰輝教授主持,贊助機構恒生銀行代表、100多名中大學生及受助者出席。其中,受助的肢體傷殘人士及南亞裔兒童分別在典禮中表演彩虹旗舞及獻唱廣東歌等,以表示對學生大使的感謝,場面溫馨。參與計劃的學生大使亦分享了服務中的難忘經歷及啟迪。
學習包容不同文化
由於學生大使來自不同的國家,如何有效地溝通是他們在參與服務前首要克服的問題,包括義工之間的溝通,以及與服務對象之間的溝通。來自美國的交換生徐聰說:「我們的組別有來自香港、內地、印尼和美國的本科生跟研究生,所以當初在討論服務內容時,會因為彼此的文化差異而產生意見分歧。後來大家漸漸學會包容彼此不同的地方,溝通上的困難終能克服,文化視野也擴闊了。服務期間,我與新來港小朋友分享自己小時候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更快適應新生活。」學生大使亦嘗試讓不同服務對象的組別有更多的互動,例如安排長者和小朋友一同出遊,促進長幼共融。
傳達環保訊息
學生大使在服務期間,亦積極把環保訊息傳遞給受助對象,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本地生曾敏儀表示:「我們在設計服務活動的時候也加入了環保的元素,例如我們帶南亞裔兒童參觀嘉道理農場,讓他們親親大自然,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生亦會為服務對象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例如用廢棄物資做手工藝品、製作有機食品以及種植室內盆栽等。
讓非本地生認識香港社會
非本地的學生大使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除了幫助到他人,也對香港社會有了更深的認知。內地生陳郁曉感受至深:「在帶領肢體殘障人士遊覽星光大道的活動中,我看到了香港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弱勢群體的關顧,也感受到了香港人對他們的包容。整個經歷也令我增添了對香港的歸屬感。」
「友凝‧友義」計劃簡介
「友凝‧友義」計劃由學生事務處舉辦,致力推動學生間的文化共融,並幫助非本地生適應新生活。參加此計劃的學生一方面可結識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促進文化及語言交流;另一方面可更深入了解本港社會及有需要人士所面對的問題,培養施予及分享的美德,並建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I‧CARE博群計劃簡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計劃,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及公民服務,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公民意識,促進全人發展,推動社會進步。I‧CARE博群計劃由「社會及公民參與督導委員會」領導,是一個全面而整合的計劃,涵蓋五大範疇,分別為:社會服務計劃;研究與調查計劃;非牟利團體實習計劃;社會企業創業計劃;以及博群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