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衞生中心傑出講座系列:南非國家衞生部部長分享伊波拉疫情對南非及非洲大陸的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全球衞生中心早前邀請南非國家衞生部部長出席全球衞生中心傑出講座系列,就全球關注且迅速蔓延的伊波拉疫情,分享當地所採取的預防措施。近期在西非多國爆發的致命伊波拉病毒已經嚴重威脅受影響國家人民的性命。世界衞生組織指出,近期爆發的伊波拉疫情是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及最嚴重的一次;截至2014年9月8日,疫情已令4,269人受到感染,其中2,288人死亡,死亡率超過五成。
南非目前並沒有伊波拉病毒感染個案。在是次講座中,南非國家衞生部部長Pakishe Aaron Motsoaledi醫生不僅深入探討伊波拉在西非的疫情、其擴散和預防措施的情況,也分析了伊波拉病毒對南非及非洲大陸的間接影響。是次講座由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全球衞生中心舉辦,吸引了超過150位來賓,其中包括來自南非駐港總領事館、西班牙駐港總領事館、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代表,以及來自公共衞生領域的學者、研究人員、及專業人士等。
根據Motsoaledi部長的分享,伊波拉病毒是一種病毒性出血熱(VHF),患者主要會呈現三種症狀,包括發熱、流感樣症狀,以及在身體不同部位呈現出血症狀。病毒性出血熱主要分為三類,而伊波拉病毒病(EVD)是其中最致命的一類。然而,Motsoaledi部長指出,伊波拉病毒不像肺結核和流感那樣會透過空氣傳播,而伊波拉病毒通常是透過體液接觸(包括性接觸)而傳染的。通過汗液傳播則為極少數例子。伊波拉病毒的潛伏期為接觸病毒後的2至21天。
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次爆發,疫情曾於1980-1993年間消失了一段時間,但在1994-2013期間,再間歇地出現在不同地區。而爆發的地區大多位處較落後的鄉郊地方,因為當地人對病毒認知不足,亦缺乏預防措施和設備。
面對致命伊波拉病毒的威脅,南非政府已在國家及省級層面作出協調,以防止疫情爆發。另外,政府會定期召開國家級會議,以監察伊波拉病毒的爆發和防疫措施。同時,政府已實施各類預防措施,例如(1)為公眾及個別持份者提供清晰的病例定義指引和警示;(2)在入境口岸加強對病毒性出血熱的監測,尤其是對伊波拉病毒的監測;(3)對曾經前往病毒性出血熱地區的病人採取預警措施;(4)以及對轉移到南非的醫療個案加強篩選。南非政府已挑選了11間配備適當個人防護設施的醫院,醫治受伊波拉病毒感染患者。南非軍隊衞生服務部也作好準備,在危急情況下會提供運輸工具及人員,以疏散、緊急隔離和轉運患者。整個八月期間,政府也為地方及全國的持份者提供各種額外的防疫訓練。另外,政府已將焦點放在提高公眾意識,以及促進社區參與上。
根據Motsoaledi部長的介紹,近期伊波拉疫情的迅速蔓延有各種可能成因,例如社會政治、文化、缺乏醫療知識及設施,和衞生因素等,然而,當地人以觸摸屍體來表達對離世親人之尊重的風俗,以及進食各類野生動物的習慣可能是其中兩個主要的原因。 Motsoaledi部長建議各國政府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減少伊波拉病毒蔓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