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藝術系甲子之慶文物館展出饒公書畫墨寶
今年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藝術系甲子之慶,藝術系與中大文物館由明天(3月25日)起至5月14日合辦展覽「崇德延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與文物館藏饒宗頤教授書畫」,展出學系與文物館歷年所藏饒教授書畫45項,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覽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觀。
中大文物館今天(3月24日)舉行了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顧問及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饒宗頤教授、文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莫華釗先生、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梁元生教授、藝術系系主任莫家良教授、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及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書畫)陳冠男博士。
中大藝術系由新亞書院於1957年開設的藝術專修科發展而成,六十年來以「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溝通中西藝術」為使命,人才輩出。而文物館自1971年成立伊始,便經常與與藝術系共同教學、策展及研究,歷任館長皆兼任藝術系教席,其中三位更曾同時出任系主任。藝術系與文物館多年來合作無間、相輔相成,有賴一眾教師及學者默默耕耘,使中大成為培育藝術人才之重鎮。饒宗頤教授可謂功不可沒。
饒宗頤教授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其學養深醇,博古通今,治學範圍極之廣泛,舉凡考古、敦煌、甲骨、金石、楚辭、簡帛、詩詞和書畫等皆研究卓著,著作等身,為當世公認之國學泰斗。饒教授治學以外,亦精通書畫,享譽藝壇。他早於1952年已於新亞書院任教,1975年至1977年兼任中大藝術系教席,並自1982年起出任藝術系榮譽教授至今,指導眾多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饒教授亦多方指導文物館工作,不遺餘力,對藝術系和文物館之發展貢獻良多。
是次展覽分為「鑑賞題跋」、「臨池摹古」、「自出機杼」和「丹青逸韻」四部分,以呈現饒教授精湛的書畫造詣及其與藝術系、文物館之深厚淵源,祈以此展覽向饒教授聊表謝意。為配合展覽,中大文物館除了出版展覽圖錄,亦邀請到藝術系系主任莫家良教授及藝術系副教授唐錦騰教授主持公開講座,讓公眾更深入認識饒教授的書畫藝術及教學理念。
「崇德延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與文物館藏饒宗頤教授書畫」展覽詳情如下:
展覽日期:2017年3月25日至2017年5月14日
地 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展廳I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5時
休館時間: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
復活節假期(4月14至17日)
查詢電話:3943-7416
唐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跋 1985 年 25.4 x 32 釐米 本幅 水墨紙本手卷 25.4 x 680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館藏編號:2000.0072 北山堂惠贈 此卷唐代寫經為北山堂舊藏,前有張大千(1899-1983)題耑,認為是晚唐人所書。饒宗頤教授則從經文內容、別字、避諱等考證,推測未必是晚唐人所書。此跋亦見證他與利榮森博士(1915-2007)之交誼。
葡萄 約1985-1986 年 水墨紙本設色立軸 138.5 x 34.5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館藏編號:1986.0035 饒宗頤教授惠贈 饒宗頤教授此作以水墨設色,仿明代徐渭(1521-1593)之法繪葡萄,筆墨淋漓、自由舒展,並題宋末元初畫家溫日觀(?-1291 後)詠葡萄詩句。
晴川千里圖 1996 年 水墨紙本設色橫幅 61.6 x 559.4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館藏編號:2016.0075 此畫淺絳設色、筆墨淡雅,構圖一河兩岸、層層推進,畫中山石逶迤、山脈綿延、溪澗流水、叢林小屋,閑適之餘,亦見氣勢,顯現黃公望(1269-1354)、倪瓚(1301-1374)、弘仁(1610-1664)等身影。是饒公借鑑古人、自抒胸臆之精品。
(左起)中大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書畫)陳冠男博士、中大藝術系系主任莫家良教授、中大文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莫華釗先生、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顧問及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饒宗頤教授、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梁元生教授以及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主持剪綵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