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與愛丁堡大學合作成立亞洲首個「雙語時務」分會推廣雙語言環境及手語口語學習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與英國愛丁堡大學「雙語時務」(Bilingualism Matters)今日(4月18日)舉行開幕儀式,於中大成立亞洲首個「雙語時務」分會。「雙語時務」由歐洲及美國25所高等院校組成跨院校網絡,共同推動雙語學習及研究語言學習方法對個人語言及認知發展的影響。中大不但是首間亞洲院校代表,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更是首個旨在推廣雙渠道雙語的成員,將會擔當起手語推廣及研究工作的領導角色。
手語將納入「雙語時務」的研究範疇與社會實踐工作,是手語在全球發展的里程碑,推動建立聾健共融社會。香港分會成立後首個項目是推動學前教育「雙語樂」(Fun with Sign and Speech,FS2) 計劃,讓本港兒童在早期學習階段接觸最少兩種語言,其中包括手語,以提升他們的語言及認知發展。
愛丁堡大學哲學、心理學及語言科學學院Antonella Sorace教授多年來研究兒童語言發展。結果均顯示兒童在早階段學習雙語,有助他們的語言及認知發展。不過,學習雙語在歐美地區的學前及小學階段並不盛行。有見及此,Antonella Sorace教授於2008年透過成立「雙語時務」,通過科學實證研究,並與向家長、老師、商界、政府和相關專業人士宣揚和實踐雙語理念。「雙語時務」最近成功推動蘇格蘭政府落實1+2語言教育政策,讓兒童自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母語以外的語言。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與「雙語時務」有著相似的背景及使命。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鄧慧蘭教授在2003年成立中心,一直致力宣傳和推廣手、口語雙語對兒童發展的益處,並具備豐富的手語實證研究成果,近年更開展了雙渠道雙語(即同時習得手語及口語)相關研究,是香港以至亞洲區雙語教育和研究的先導者。中心與「雙語時務」可以相輔相成,雙方秉持的理念均能夠促使社會包容和接納由於雙語或多語所引起之誤解,讓語言的多樣性現象,例如方言的差異、少數族群語言等——尤其是聾人使用的手語,都得到重視。香港分會的成立將引領香港、大中華地區及整個亞洲實踐雙語理念研究和知識轉移工作。此外,將手語納入「雙語時務」的研究範疇與社會實踐工作,更突顯雙語研究跨越不同渠道(視覺及聽覺渠道)的重要性。
Antonella Sorace教授表示:「兒童在早期學習階段接觸兩種語言,像手語及口語這兩種不同渠道的語言,對他們的發展有很大幫助。過去一段長時間,社會普遍認為兒童學習手語會室礙口語語言發展,透過與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研究及社會實踐工作,我們希望糾正這種誤解,同時累積經驗並建立具參考價值的社區實踐模式,未來推廣至英國以及其他13個設立了『雙語時務』分會的國家,改變其手語教育政策及社區推廣計劃。」
鄧慧蘭教授表示:「『雙語樂』計劃提供一個絕佳機會,讓我們測試和建立雙渠道雙語社區實踐的模式,並驗證教學成效。『雙語樂』現時由2016年成立的語橋社會資源有限公司(語橋社資,SLCO-CR)開辦,至今已有72名聾童和91名正常兒童及其家長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初步反應和效果都十分正面。」
語橋社資為一間以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為基礎、並在中大可持續知識轉移碰目基金支持下成立的獨立非牟利機構。「雙語樂」獲香港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社創基金) 的初創資助,並在 2017年亞洲社企挑戰賽中從來自31個國家的1080個初創社會企業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公開投票冠軍「Asia for Good Readers’ Choice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