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聯同加拿大學者發現護老院長者跌倒風險為社區長者三倍 分析證實髖關節保護墊有效減髋骨折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與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透過統計數據及影片分析長者跌倒的情況,發現居於護老院的長者,他們跌倒及髖部出現骨折的風險,是居於社區長者的兩至三倍。研究團隊分析錄影片段,歸納出跌倒後出現骨折的風險因素,並驗證髖關節保護墊有效減低受傷風險。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學術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中大亦正研究改良髖關節保護裝置,並於本地護老院推廣應用。
長者跌倒骨折 或再無法獨立走動
長者因身體機能退化,較容易失去平衡或者肌肉無力而跌倒。在香港,每年有超過6,300名長者出現髖部骨折,95%以上的個案都是跌倒造成。儘管大多數患者會接受手術治療,但恢復時間長達數月,而且有超過30%的患者再也無法獨立行走。此外,約25%經歷髖部骨折的長者會在一年內死亡。因此,防止長者跌倒,以及降低跌倒引致髖部骨折的機會,均十分重要。
預防跌倒和髖部骨折的主要挑戰是缺乏「跌倒如何發生」的客觀證據,以往的研究主要基於長者自我報告或目擊人士訪談,難免欠全面及準確性。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楊懌健教授及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的研究團隊,自2007年起與加拿大兩所護老院合作,透過視像,記錄和分析長者於公共區域跌倒的情況。團隊於2013年在《刺針》發表第一階段研究結果,揭示長者最常倒跌的原因 (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2)61263-X)。
分析長者跌倒動作
團隊其後深入分析收集得來的數據,包括646名長者經歷的2,377次跌倒,其中有30次造成了髖部骨折。研究團隊發現,所有髖部骨折意外都是長者站立時跌倒,並撞擊骨盆而引起,最常見受撞擊的部位是後外側或外側骨盆。
研究亦發現「向前跌倒」和「側向跌倒」同樣可導致髖部骨折。團隊分析長者跌倒時的姿勢,最初「向前跌倒」的例子中有40%以上最後變為側身落地,跌倒時的身體旋轉可能是為了優先保護頭部;「向後跌倒」造成髖部骨折的風險最低,有一部分初時「側向跌倒」的長者向後旋轉,可降低髖部骨折的風險。
研究還發現長者用上肢撐地、抓住附近的支撐物,或者試圖通過踏步恢復平衡等即時保護反應,並沒有降低骨折的風險。不過,使用行動輔助裝置(例如助行器)的長者,跌倒時髖部骨折的機會則降低三分之二。
改良髖部保護器 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活應用
研究團隊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每一千名於護老院居住的長者有56.8人因跌倒而有髖部骨折,他們跌倒和受傷的風險是居於社區長者的兩至三倍;團隊亦發現超過70%研究對象有配戴髖部保護裝置(護髖),他們跌倒後有骨折的風險較沒有配戴護髋的長者少超過一半。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預防長者跌倒和受傷的工作及研究十分重要。楊懌健教授表示:「雖然這次研究對象大多有配戴護髖,但香港及其他地區的護老院只有不足兩成長者會配戴護髖。我們正與中大科研部門及本地護老院夥伴合作,透過轉化今次研究結果,製作改良護髖,降低長者骨折的風險,同時保持他們自主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楊教授又指,長者可加強鍛鍊上肢和核心肌肉力量,多做平衡訓練,在萬一跌倒時能作出即時及有效的保護反應以減低傷害,比如上肢撐地以及旋轉軀幹安全著地等。家庭和護理人員亦可以鼓勵長者多使用助行器,以保持他們的活動能力及減低跌倒時的傷害。
楊懌健教授簡介
楊教授的研究重點是運動損傷生物力學和跌倒預防,通過觀察、實驗室研究和臨床試驗相結合,了解跌倒及相關受傷的高危風險因素,以制定預防跌倒和受傷的有效措施。他的研究曾刊登於多份頂尖學術期刊包括《刺針》。
楊教授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於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獲得運動機能學博士學位後,到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參與博士後研究。
可瀏覽以下網址參閱論文的完整版本:https://asbmr.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bmr.4048
知識轉移項目:
髖部保護器:預防長者髖部骨折
http://socube.cuhk.edu.hk/zh/fundedproject/hip-protectors-to-prevent-hip-fracture-of-older-adults-in-hospitals-and-nursing-h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