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9年4月15日

針灸有效防止手術後噁心和嘔吐

2009年4月15日
分享
列印

P6針灸點 (相片來源:Anesthesiology 2005;102:1046)

噁心和嘔吐是術後常見的身體不適現象,約有80%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受影響,症狀可長達24小時,若情況持續,病人可能會脫水,甚至導致手術傷口撕裂。麻醉科醫生傳統上會使用止嘔劑(即防止或減輕噁心和嘔吐的藥物)以紓緩病人的不適。然而,止嘔劑的成本和副作用都相對較高,因此醫學界正努力尋求藥物以外的另類治療方法來紓緩這些症狀。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副教授李煥坤教授於2008年完成一項研究,指出病人在術後接受手腕針灸點(P6)刺激,可大大減低噁心和嘔吐的風險。P6針灸點位於手腕摺痕約5cm以下,常用的刺激方法包括針刺、激光刺激,以及使用經皮神經刺激器和穴位按壓腕帶。在1986年至2008年間,研究人員為約4,500名接受各類型手術的病人提供治療,目的是比較P6針灸點刺激、安慰劑治療(即假治療)及止嘔劑療法在防止手術後噁心和嘔吐的成效。按隨機抽樣方法,3,385名病人於32項研究中獲分配接受P6針灸點刺激或安慰劑治療,其餘1,036名病人則於14項研究中獲安排接受P6針灸點刺激或止嘔劑療法。

綜合各項研究發現,每100名接受安慰劑治療的病人當中,平均約有80名仍於術後嘔吐或感到不適;而經P6針灸點刺激的病人中,每100名則只有56名仍出現術後噁心和嘔吐,針灸後的副作用亦相對其他療法輕微,只有部分病人在針灸處出現紅腫及過敏反應、佩帶穴位按壓腕帶時出現紅印、痕癢及起水泡,或使用經皮神經刺激時出現疲倦。另外,亦發現P6刺激跟止嘔劑對減低術後噁心和嘔吐同樣有效。

總括來說,於手術前後或手術期間,P6針灸點刺激可作為止嘔劑治療的另類替代療法。由於針刺P6針灸點刺激必須由註冊針灸師進行,而穴位按壓腕帶則使用容易,便於購買及可自行施行,廣受接納,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正考慮除了使用一般止嘔藥物之外,亦為出現噁心和嘔吐的高風險病人分別在術前及術後使用穴位按壓腕帶及經皮神經刺激器,紓緩病人因噁心和嘔吐帶來的不適。

有關研究報告已刊載於最新一期的國際醫療期刊The Cochrane Library (www.cochrane.org) 。



P6針灸點
(相片來源:Anesthesiology 2005;102:1046)

P6針灸點 (相片來源:Anesthesiology 2005;102:1046)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