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11月7日

中大引入嶄新無創檢查技術逾半數乙肝患者免肝活檢

2008年11月7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煒燊副教授、陳力元教授,以及名譽臨床導師黃麗虹醫生

陳力元教授(右)與黃麗虹醫生示範使用瞬間彈性圖量度肝臟的硬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肝臟護理中心為檢查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無創新技術(肝纖維化掃描器)設計了一套嶄新的分析法,令半數以上的乙肝患者不需要再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肝活檢)這種具創傷性的檢查方法。

慢性乙肝是導致肝硬化及肝癌最常見的病因,肝臟由發炎到形成肝硬化,其間必先經過肝纖維化這階段,因此診斷肝纖維化對決定病人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及評估併發症的風險十分重要。傳統上,肝活檢是診斷肝纖維化的最佳方法,但這種方法具有創傷性,而且在檢測過程中有少許機會引致肝臟出血。有見及此,中大引入了一種嶄新的無創技術(肝纖維化掃描器),利用瞬間彈性圖量度肝臟硬度,肝臟的硬度越高代表肝纖維化越嚴重。這種技術在歐洲已被廣泛應用在慢性丙肝患者上,但對於慢性乙肝的成效,醫學界目前所知甚少。

肝臟護理中心於2006至2007年間為133位患有不同肝病的病人(當中52%為乙肝患者)進行瞬間彈性圖測試,再以肝活檢為標準,比較新技術於測試不同程度纖維化的準確程度。結果發現,瞬間彈性圖於檢查嚴重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準確度高達九成。

另外研究人員又在2006至2008年間,為156位已接受肝活檢的乙肝患者進行另一項瞬間彈性圖研究。結果顯示,縱使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不變,當反映肝臟發炎情況的肝酵素(谷丙轉氨脢)上升時,肝臟硬度會錯誤地提高。因此,新技術所量度的肝臟硬度需要與乙肝病人的肝酵素水平結合分析,從而得出較準確的評估結果。這種分析法使六成乙肝患者能夠以無創的方式檢查出是否患有嚴重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而其餘四成病人則可能需以肝活檢來確定病情。

這兩項研究除證實了肝纖維化掃描器對於評估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成效外,還為此項技術設計了嶄新的分析方法,令半數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不再需要接受肝活檢,減低了檢查的風險。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教授建議,醫生可使用肝纖維化掃描器作為肝纖維化的第一線檢查工具,當檢查結果未能確定肝纖維化的程度時,醫生才需要為病人安排肝活檢,以進一步確定病情。



左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煒燊副教授、陳力元教授,以及名譽臨床導師黃麗虹醫生

左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煒燊副教授、陳力元教授,以及名譽臨床導師黃麗虹醫生

 

陳力元教授(右)與黃麗虹醫生示範使用瞬間彈性圖量度肝臟的硬度

陳力元教授(右)與黃麗虹醫生示範使用瞬間彈性圖量度肝臟的硬度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