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小園花放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
為慶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藝術系成立六十周年,中大藝術系與文物館將於2017年9月30日至12月3日及12月8日至翌年1月21日合辦「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除展出藝術系藏品外,亦結合文物館和新亞書院的相關藏品,展示一甲子以來藝術系名師及來訪名家所留下之珍貴中國書畫60項,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覽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觀。
中大文物館於今天(9月29日)舉行了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中大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前藝術學講座教授高美慶教授、藝術系系主任韋一空教授、藝術系副教授唐錦騰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梁元生教授、文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莫華釗先生、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以及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書畫)陳冠男博士。
展題出自藝術系創系老師丁衍庸先生一幅課徒畫稿上之題句「小園花放儘堪誇」,正可比喻藝術系的歷程與願景:雖然規模不大,但名師名家匯集、百花齊放,同時作育英才,使之不斷茁壯成長,猶如靚麗庭園,花繁葉茂。
是次展覽分為「名師風采」、「課徒雅品」、「即席存念」三個單元,以呈現前輩書畫家的藝術修養和成就,並向他們致敬。60項書畫包括趙鶴琴、溥心畬、顧青瑤、劉海粟、黃君璧、李苦禪、曾克耑、關良、丁衍庸、趙少昂、鄭月波、王季遷、張碧寒、陸儼少、金勤伯、黎雄才、關山月、啟功、溥松窗、黃苗子、方召麐、萬一鵬、饒宗頤、蕭立聲、宋文治、程十髪、周士心、亞明、江兆申、黃胄、馬國權、陳瑞康、翟仕堯等的墨寶。這些藏品不單見證了藝術系的發展,說明歷任老師的高瞻遠矚,更是研究近現代中國書畫及香港中國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料,從中亦體現了藝術系於中國藝術教育的貢獻和承擔。
為配合展覽,中大出版了《小園花放》圖錄,由展覽策展人唐錦騰教授及陳冠男博士主編,藉以展現前輩書畫中之人文精神,並體現藝術系於推廣及延續中國傳統書畫方面不遺餘力。
「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展覽詳情如下:
展覽日期: | 第一期:2017年9月30日至2017年12月3日 第二期: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1月21日 |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展廳I |
開放時間: | 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5時 |
休館時間: | 逢星期四(中秋節翌日除外)、聖誕、新年及農曆新年假期 |
查詢電話: | 3943-7416 |
丁衍庸(1902–1978) 花鳥課徒稿 1962年 水墨紙本 選十開,各34.8 x 46.5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藏 丁衍庸於1957年參與創辦藝術系並任教至 1978年。此套花鳥畫稿是丁氏大量課堂示範稿之一,共 21 開,此處選十開,構圖完整、造型簡練、筆墨淋漓,極具八大山人意趣。
曾克耑(1900–1975) 四體書法 1966年 水墨紙本直幅 各167 x 45.5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藏 曾克耑於1949年寓居香港,任教新亞書院中文系。1957–75年受聘藝術系講授書法及詩詞題跋,對藝術系書法教學貢獻良多。曾氏書工四體,此四屏即是佳例,臨《散氏盤》與《張遷碑》並自運,風格勁健優雅,尤其楷、草二屏分別取法唐代褚遂良(596–658)和懷素(八世紀中後期),雍容靈動,是其典型風貌。
劉海粟(1896–1994) 黃山圖 1981年 水墨紙本橫幅 145.4 x 365.5釐米 蕭立聲(1919–1983)人物 饒宗頤(1917年生)題詩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劉海栗於 1981年2月1日至3月31日應邀擔任藝術系訪問教授,主持六次講座及示範。此幅畫於3月21日,劉氏以潑墨繪寫黃山並題詩,淋漓揮灑、線條老辣、氣勢恢宏。蕭立聲先生隨即於前峰添加策杖老翁與指路童子,傳神恰當。最後饒宗頤教授於上端題詩,書法清勁、詩意盎然。雖是合作,宛如一人,見證三位大師以畫會友的風雅,堪稱藝壇佳話。
陸儼少(1909–1993) 雲橫嶺秀 1987年 水墨設色紙本掛軸 69 x 42.8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藏 陸儼少於1981年5月及1987年1月4日至2月4日兩度來訪藝術系,作講座和示範,並留下畫稿和畫作。此幅山水是陸氏1987年1月4日至2月4日訪問藝術系時即席繪贈,雲靄飛動、峰巒峻秀、筆墨勁健,堪稱精品。
(左起)中大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書畫)陳冠男博士、藝術系副教授唐錦騰教授、藝術系系主任韋一空教授、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前藝術學講座教授高美慶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梁元生教授,以及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主持剪綵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