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何梁何利基金建設創新型國家高峰論壇—能源、交通與創新邀請重量級講者深入剖析 今天假會展舉行
為弘揚科學精神,促進香港和內地之科學技術合作與交流,加快提高兩地自主創新能力,何梁何利基金於今天(5月8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大型學術報告會-「何梁何利基金建設創新型國家高峰論壇-能源、交通與創新」。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負責承辦,獲得工程界社促會、香港科技協進會,以及香港工程師學會支持,吸引了百多名政商界、業界、學界及公眾參加,反應非常熱烈。
「何梁何利基金建設創新型國家高峰論壇」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出席發表專題演講,包括中國著名橋樑工程設計師林元培院士、中國傑出地質勘探家馬永生博士,以及中國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領域著名專家段瑞春教授。論壇邀得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原科技部部長、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主席朱麗蘭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陳育德先生,以及基金捐款人代表梁祥彪先生主持開幕禮,並由國家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教授,以及中大副校長楊綱凱教授擔任論壇主持。
在論壇上,林元培院士以「現代大跨度橋樑理念與實踐─談上海地區大跨度橋樑設計與建造」為題,探討現代橋樑工程與若干基本理念─橋型結構、材料的進展、現代結構分析、施工工藝及大跨度橋的推進─的相互影響;並援引上海的斜拉橋(包括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及徐浦大橋)、拱橋(如盧浦大橋)與樑橋(如東海大橋)的實踐經驗,剖析理念如何與具體工程相結合,並分享其對中國橋樑工程的展望。
馬永生博士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總經理,他的演題為「中國油氣勘探新突破─談普光大氣田的發現與勘探實踐」。他指出近年來國內的油氣勘探呈現出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並舉、構造油藏與岩性油藏同行、石油與天然氣並重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渤海海域淺層、中西部地區山前沖斷帶、塔里木盆地和廣大南方地區碳酸鹽岩石油、天然氣勘探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同時,他闡述了中國油氣勘探的新突破和發展趨勢,並介紹普光大氣田的發現與勘探實踐,指出中國油氣勘探的機遇與挑戰。
另外,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監事會主席段瑞春教授則以「產學研合作創新:機遇與挑戰─兼論內地香港合作與國際互動」為題,分析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歷史沿革,據此闡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中國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定位;並提出促進、引導、規範和提升產學研合作創新的四個關鍵問題,包括完善技術轉移機制、優化知識產權環境、建立產業戰略聯盟及實現國際國內互動。段教授亦對發展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建設深港開發區、舉辦2010年世界電動車大會和展覽會,以及共享兩地創新資源幾方面,提出若干建議。
關於「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恒生銀行當時四位資深董事─故何善衡博士、故梁銶琚博士、故何添博士及利國偉博士各捐資港幣一億元,合共港幣四億元,於1994年在香港成立,並以各捐款人的姓氏為名。
基金由一個信託委員會負責管理,共有5位成員,現時主席由原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原主任委員朱麗蘭教授擔任,副主席按照基金信託契約的規定,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出任,現時為和廣北先生;其餘三名委員,分別為國家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教授、恒生銀行行政總裁柯清輝先生,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及物理學家楊綱凱教授。
基金宗旨是促進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發展,並獎勵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內地科學技術工作者。基金分別設立「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為每人港幣一百萬元)、「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每人港幣二十萬元) 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每人港幣二十萬元)三類獎項,並由不超過二十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負責評選和授獎工作,成員均為內地科技界具聲望及國際知名之學者,其中國際學者佔四分之一。至今,共有25位科學家獲成就獎、672位科學家獲進步獎,以及41位科學家獲創新獎,頒獎金額共達港幣一億五千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