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I‧CARE博群社區巿集今開幕開放中大校園 與社企共融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I‧CARE博群計劃舉辦的首個博群社區巿集今日(10月4日)正式開幕,本地社會企業、婦女合作社、有機農戶及小生產者等十多個團體一連兩天進駐校園的文化廣場,在售賣自家產品的同時,將社區合作精神、公平貿易、綠色生活、永續栽培等概念帶入校園,並同時推動良心消費,實踐關愛社區。本活動由中大師生策劃及推動,與本地社會企業協力營辦,部分參與市集的團體更是由中大校友創立及營運。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於開幕禮致辭時表示:「I‧CARE博群計劃自成立以來,透過各種社會服務及研究計劃、非牟利團體實習計劃,講座及研討會等,鼓勵學生連結社會,履行公民義務。博群社區巿集是又一個充滿意義的活動,延續中大人文關懷的傳統;各位在社區巿集所看見、聽到的人和事,都是社區協作共融的成果。中大一直致力於校園推廣及實踐社會責任,不但於校園內增設多個公平貿易產品售賣點,引進社會企業,更鼓勵各部門引入責任採購的理念和指引。我期待和大家一同履行社會責任,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開幕禮中,沈祖堯校長與探討廚餘問題一書《剩食》之作者陳曉蕾女士,一邊品嚐由食物回收團體所製作的低碳剩食午宴,一邊與師生探究世界糧食短缺及香港廚餘問題,並分享中大與社企共融的理念。早於2001年,中大於校園引進首家以社會企業營運模式經營的小賣店──女工同心合作社,由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協助一班失業婦女組織成立,成為首間開拓大學資源的合作社,將校園資源回饋社會,為校園生活注入社會關懷。現時,大學部分餐廳亦有售公平貿易茶葉及曲奇餅等、新增了公平貿易產品售賣機、新的教學大樓亦將引進社會企業咖啡店等;今年起中大各部門亦開始在公共採購中引入責任採購的理念和指引,希望在採購過程中,讓生產者以至整體社會都能得益,這些都是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所作出的努力。
推廣社企及企業社會責任是中大I‧CARE博群計劃的主要項目之一,博群社區巿集以「樸門‧協作‧共融」主題,參與團體包括香港永續栽培學苑、老農田有機農場、沙田永和蜜蜂場、馬寶寶社區農場、菜園新村農業先鋒田、公平點、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女工同心合作社、創業學堂事工有限公司、土作坊、天衣無縫車衣隊、紅白藍330、LMC-Love Multi Culture、新福事工協會「手晴家」及商務印書館中文大學書店(售賣社企相關的書籍)等。他們售賣自家產品之餘,亦透過樸門發展講座、農業及土地發展分享會、升級回收工作坊等分享他們的經營理念,期望師生通過聆聽與交流,反思生活,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市集售賣的每一件製成品,都有其背後小故事,如其中一個攤檔的有機芝蔴糖,是由一群灣仔街坊和本地農戶實踐本土生產和互助合作理念所達致的成果。
博群計劃簡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計劃,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及公民服務,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公民意識,促進全人發展,推動社會進步。I‧CARE博群計劃由「社會及公民參與督導委員會」領導,是一個全面而整合的計劃,涵蓋五大範疇,分別為:社會服務計劃及學生主導的社會及公民研究;非牟利團體實習計劃;推廣社企及企業社會責任;博群大講堂、研討會及工作坊;以及促進學生精神健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