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公眾論壇-推動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社區與健康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上周五(11月10日)假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公眾論壇,透過講者的分享和討論,讓公眾人士一同探討香港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社區與健康服務。
為回應人口老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5年起推行「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透過由下而上、地區為本的模式,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共同努力,將香港建構成一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是次論壇為計劃下第二個公開論壇。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 「馬會一直都相當重視長者的生活質素,希望透過一系列預防性為主的支援服務,鼓勵長者實踐積極晚年。馬會很高興可以促成這個論壇,讓政府、醫護衞生界及社福界等持份者共聚一堂,互相交流,一同提升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
在計劃下,馬會委託四間本地大學的老年學研究單位,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提倡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八大範疇 (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房屋、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公民參與和就業、信息交流以及社區與健康服務 ),於全港八個先導地區(沙田、大埔、中西區、灣仔、離島、荃灣、九龍城及觀塘)進行首階段的基線研究,以了解香港的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教授於論壇上分享關於社區與健康服務的研究結果。研究透過4,200多份問卷及40個聚焦小組收集18歲以上人士的意見,結果發現社區與健康服務是長者及年齡友善八大範疇中得分最低的其中一個範疇。整體而言,受訪者對「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設立感到滿意,並認為社會現時有提供不同的社區支援及醫療服務,但對於服務的質素、輪候時間、費用,以及普通科門診電話預約系統的使用,相信仍有改善的空間。
胡令芳教授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及長者壽命增加,香港長者健康護理的焦點,應由治療非傳染性疾病,擴展至針對老年綜合症的主動及預防性護理服務。服務需要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以達致世衞所提倡的提升內在能力、促進長者健康的目標。世衞以生命歷程的概念闡述健康老齡化,正好反映有效的社區與健康服務能延緩長者衰老的速度,令他們可以持續在社區生活,同時減低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此外,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及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分別就長者及年齡友善的安老服務和健康服務進行主題演講。
論壇設有主題研討環節,胡令芳教授與一眾來自政府、學術界和醫護界的嘉賓、長者和照顧者代表,以及現場超過500名參加者共同探討如何以醫社合作的模式為市民大眾提供適切的基層醫療服務。
除主題演講和研討環節外,大會當日亦於演講廳外設立展覽及活動攤位,介紹「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長者及年齡友善概念,以及其他城市在推行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社區與健康服務計劃的經驗,並提供有關長者自我健康管理的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
為應付香港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並讓香港成為國際首屈一指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中大於2014年成立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研究所的經費。研究所將凝聚不同領域中有關老年化的科研人員及項目,透過研究、政策建議、社區服務及知識轉移,以推動及實踐全面的優質高齡化策略。
有關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
為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港幣1.9億港元,於2015年主導推行為期五年半的「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並聯同本地四間老年學研究單位: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於全港18區提倡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希望透過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共同努力,改變大眾對「年老」的固有觀念,讓香港成為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生活的地方。
「齡活」包含靈活、積極的意思。馬會希望透過計劃,於社會推動年齡友善的風氣、建立地區可以持續提升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的框架,並加深公眾對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認識。計劃推展至今,已為全港各區進行基線研究調查,並聯同區議會制定為期三年的行動方案,其中計劃的八個先導地區已經加入或正討論申請加入世衞的「全球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及社區網絡」,並已撥款予超過33個地區團體,根據基線研究結果推行一系列的地區計劃,以針對性地提升各區的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惠及逾30,000人。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網頁: http://www.jcaf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