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講座系列2023(三):龍山時期「神祖靈紋玉器」研究

分享
列印
日期:

2023年3月31日

時間:

下午4:00-5:30

地點:

網上進行

講者:

鄧淑蘋女士(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退休))

講者簡歷:

台北故宮博物院已退休研究員。長期專注於中國古代玉器研究,綜合考古出土資料、傳世古玉、海外流散重要古玉、歷史文獻等,建構中國玉器文化發展史。1995年在倫敦的國際會議率先提出史前中國古玉三大板塊的理論。近年更提出史前華西「天體崇拜」、華東「物精崇拜」的觀點。認為通過玉器研究可體察數千年中國文化,循著從「東、西」對峙到「南、北」差異的軌跡發展。除了鑽研早期中國的玉文化外,更長期關注中世紀以來,東亞與中亞、南亞、西亞至東歐,玉器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及通俗文章200餘篇。

報名:

參與網上講座(必須報名參加,成功報名人士將收到電郵確認及網上直播連結):https://cuhk.zoom.us/webinar/register/WN_9tFUD6jpSGalIZrNTaRneA

查詢:

查詢:rpcaa@cuhk.edu.hk / 39430454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

講座摘要:

史前時期在低平濕潤的華東地區,先民發展了神祇、祖先、神靈動物「三位一體」的信仰。約距今5500年以後,這種信仰主要以美玉為載體,且明確出現以「人臉」為主視覺的圖像。約在距今4300-3600年間「神祖靈紋玉器」發展達於高峰。從考古資料可知,至少有江漢地區、海岱地區、晉陝高原,三個區域的先民雕琢「神祖靈紋」玉器,用以禮拜神祖。這是自外傳入青銅鑄造技術,以「獸面」紋為主視覺的青銅禮器崛起前,華夏先民最強一波以「紋飾」為通神「靈媒」的本土信仰與藝術成就,歷史時期仍有其發展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