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講座系列2022(十):新疆西天山地區青銅時代考古新收穫 —— 以阿敦喬魯為中心
2022年10月28日
下午4:00-5:30
Zoom網上直播
叢德新 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民族宗教考古室研究室主任)
叢德新,男;1963年4月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81-1985就讀於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邊疆考古及漢唐考古。
現任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198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至1999年先後在漢唐考古研究室、史前考古研究室和邊疆考古研究室工作;歷任學術秘書、副主任(2003年);擔任研究所科研副處長、處長(1999-2002;2007-2015)期間,協助所領導管理研究所科研規劃制定實施;田野發掘;考古系;考古學會秘書處;國內、外學術交流等工作。2003-2005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做訪問學者。
現為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2007至今),專業領域以新疆地區史前考古、漢唐考古學研究為主;發表相關文章及報告40余篇;其中《消失的古城-樓蘭王國之謎》(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青年成果二等獎。
自2010年以來主持新疆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與墓葬的發掘工作,榮獲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新發現等榮譽。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要成果獎等獎項。目前,主要進行新疆天山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
2019年度獲得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綜合研究」立項批准(項目批准號:19ZDA226)。
登記網上講座:請按此處(必須報名參加,成功報名人士將收到電郵確認及網上直播連結)
rpcaa@cuhk.edu.hk / 3943-7417 / 3943-0454
自201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的西天山地區陸續開展了大規模的田野調查和發掘,其中尤其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的博爾塔拉河流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尼勒克的喀什河流域等田野成果最為顯著,為構築新疆西天山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面貌與譜系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博爾塔拉河流域以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與墓葬為代表的考古遺存,對於推動新疆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理念,據此而提出了阿敦喬魯考古學文化的初步認識。本講座主要以阿敦喬魯的材料為主,介紹最新的新疆西天山地區青銅時代考古收穫。
語言:普通話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