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南丫說:》記錄片放映及分享會
2022年11月10日
7 p.m. – 9 p.m.
香港中文大學 康本國際學術園6號演講廳
馬智恆導演、卓翔導演
導演1. 馬智恆
獨立電影導演,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及哲學系(文學碩士)。除電影創作外,亦從事寫作、文化策劃、藝術教育工作。其廣受好評的紀錄片《岸上漁歌》(2017)以詩意的鏡頭記錄幾近失傳的香港漁民文化,作品獲得第十六屆 RAI 電影節「民族音樂學電影獎」及「非物質文化電影獎」兩項殊榮。
導演2. 卓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曾執導三部有關戲曲的紀錄片,2013 年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2019 年以《戲棚》獲提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卓氏同時活躍於策劃跨文化藝術創作及交流,2018 年聯合導演劇場作品《肖像曲》,與崑劇、能劇及歌劇藝術家共同合作。
短片1. 《全記渡》
渡輪是南丫島居民日常往返市區唯一的交通工具,船艙則是他們重要的生活場所,無數的交流就在每天的航程中發生。紀錄片導演馬智恆以觀察式紀錄渡輪上街坊乘客的日常,窺探南丫南豐富多元的社區面貌及獨有人情味。半小時的航程,風景會出現幾度變化,由人口密集的海港,貨輪來回的航道,到小島鄉村風情。流動的場景,是背景也是風景。短短的航程,成了調適生活節奏的時空。
短片2. 《風調雨順》
香港有逾百座天后廟,單是南丫島這小島上,也座落了三座,分別位於索罟灣、鹿洲及榕樹灣。為什麼民眾會供奉天后?民眾與天后廟的關係又如何隨著時代改變?昔日香港以漁村起家,依賴拜天祭地以求神靈保佑,電影導演卓翔曾於其作品《戲棚》(2019)紀錄不同社區娛神娛人的酬神活動,他抱持著對天后廟的好奇,在是次計劃繼續以觀察式鏡頭去紀錄島上及市區天后廟的現況,透過凝視水上人、島民及市區民眾日常於廟內之行為,嘗試在當中尋找一個脈絡。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通識教育部
贊助:通識基礎課程發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