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通識沙龍] 想吃好的:明清中國的稻米種植和消費
日期:
2024年10月17日
時間:
7 p.m. – 9 p.m.
地點:
信和樓3樓李冠春堂
講者:
張瑞威教授
講者簡歷:
張瑞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英國牛津大學碩士、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教授,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其中一個研究方向為明清時期的糧食市場。相關著作有The Price of Rice: Market Integra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2008),《想吃好的:明清中國的稻米種植和消費》(2024)。
報名:
查詢:
活動概覽:
通識沙龍 2024-25「鑑古知今:人情器物生活誌」
每段人情,每件器物,皆有演化。沒有過去的未來,無以傳承;欠缺未來的當下,則難有希望。本年度通識沙龍將透過人情器物的歷史,探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寶庫。
講座摘要:
本演講將集中探討明清時期中國的稻米種植和消費。糧食的主要功能,是養活人類。究竟一個人吃多少才夠?這一方面涉及營養問題,另一方面涉及習慣問題。如何能保障一個人吃夠?這裡則涉及主食和雜糧、不同品種的稻米的產出問題。如果這其中再加上對於不同品種稻米的口味選擇問題呢?圍繞這幾個問題,演講將以華中和華南的糧食種植和消費作為個案,論證稻米的商品化以及長途貿易出現的主要因素。
備註:
粵語主講(設香港手語翻譯)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通識教育部
贊助:通識基礎課程發展基金